应该加强对国外回族的研究
分享到:
2010-05-31 14:57:25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点击:

     这一支华人穆斯林现有一种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东干文字,其标准音以汉语甘肃话为准,但由于语言中有不少阿拉伯语、波斯语、吉尔吉斯语及哈萨克语中带有[r]音的借词,所以,在其语音系统中多增加了一个颤音[r]音位。东干语有三个声调,在东干文字上不表示出来。东干语与汉语普通话相比,还有不少差别。例如东干语名词中有“数”的语法范畴,名词通过在其后加上附加成分-mu表示“们”,在普通话中“们”只能加在表示人的名词的后面,但在东干语中,表示物的名词后也可以加-mu(们)。另外,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那么多的俄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借词,但在东干语中却有许多。例如:asmar<asman天(波斯语)、bi mar有病的(波斯语)、band <b nd 真主的奴仆(波斯语)、dushman敌人(波斯语)、dosti<dost朋友(波斯语)、sh nb 星期六(波斯语)、ahir结束后,接尾(阿拉伯语)、arman遗憾(阿拉伯语)、wumur<umur生活(阿拉伯语)、dun ia<dunya世界(阿拉伯语)、zhuma<juma主麻,星期五(阿拉伯语)、jawabu<jawab回答(阿拉伯语)、y timu<y tim孤儿(阿拉伯语)、nietie<niy t乜贴、心意(阿拉伯语)、ko muzi<qomuz吉尔吉斯族,三弦琴(吉尔吉斯语)、naren<naren肉末面条(吉尔吉斯语)、herhezi<qerghez吉尔吉斯族(吉尔吉斯语)、dungbura<dombera哈萨克族二弦琴(哈萨克语)、mashina汽车、机器(俄罗斯语)、stantsiya车站(俄罗斯语)、radio广播(俄罗斯语)。在东干语中还保存着许多清代汉语西北土话的一些词汇,例如管商店叫“铺子”、管政府叫“衙门”、管领导人叫“头子”、管妇女叫“婆娘”等。

      这一支华人穆斯林移居中亚时,从中国带去了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自己口语的传统。这种被中国回族称为“小儿锦”(小经)的拼写习惯,在中亚华人穆斯林中一直保持到20世纪的20年代。1927年,在塔什干学习的一批华人穆斯林大学生以“小儿锦”为基础,创制了包括35个阿拉伯文字母的东干文字方案。1928年,苏联巴库突厥学会议后,开始了为突厥语族语言制定拉丁化字母的运动。这一支华人穆斯林又根据拉丁字母创制了新的东干文,字母共有31个。在30年代,曾用这种东干文编辑出版了学校教科书及文艺著作,1931年出版了诗人雅斯尔·十娃子的诗集《亮明星》,1932年首次用这套拉丁字母的东干文字发行了《东方火星》报,1952年,苏联各少数民族的文字又开始了斯拉夫字母化的改革。1953年,这一支华人穆斯林也进行了文字改革,报纸于1957年改名为《苏联回回报》,后又改为《十月的旗》,其后又改为《回民报》;哈萨克斯坦还发行一份叫《青苗》的报纸。报刊书籍上用的都是这套斯拉夫化的东干文,共有38个字母。这一套文字一直使用到现在。

     这一支华人穆斯林还用自己的母语保存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有“曲子”(宴席曲)、“口歌”(谚语)、“口溜儿”(顺口溜)、“倒口话”(绕口令)、“娃们的曲子”(儿歌)、“古今儿”(故事)、“猜话”(谜语)等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曲子”中包括叙事曲和五更曲等,多在房中由男子唱。迄今常唱的“曲子”有《孟姜女》、《高大人领兵》、《造反》、《蓝桥担水》、《五更盼到》、《放风筝》、《绣荷包》、《出门人》、《十二月里程》、《十岁的郎》、《贤妻劝夫郎》等。在“曲子”中,还有一些是《三国》、《水浒》、《杨家将》的片断,散文、韵文交错,很可能是由“说书”发展起来的。“口歌”的内容很广泛,多为两句组成,也有一句的。例如:天越冷,风越紧;人越有,心越狠。又如:穷在当街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又如: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又如:闭门挡不住闲话。“口溜儿”近似口歌,但不及口歌有哲理性,多为押韵的大实话。例如:乳牛不乳牛,三年五条牛。又如:千买卖、万买卖,不如地里翻土块。“倒口话”是用来教人练习准确发音的一种语言游戏。例如:扁担绑到板凳上,板凳不叫扁担绑,扁担偏要绑到板凳上。“猜话”多是物谜,由两句组成,也有用三、四句组成的。例如:土里生,土里长,开白花,结铃铛(洋芋)。又如:水里长,水里黄,石头底下脱衣裳(稻米)。“古今儿”包括传说、故事、寓言、笑话等。广泛流传的有《金马驹》、《卖油的老汉》、《两个打围的》、《老实木匠》、《三八二十四》、《老虎和姑娘》、《陈世美不认乡妻》、《珍宝》、《两个不识字的人》、《三十万老虎下江南》、《豺狼》等。这些故事和其他民间文学形式的作品一样,从语言到内容都与中国汉族人民的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是同源的。
这一支华人穆斯林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诗人和作家,除了上面谈过的著名诗人、作家雅斯尔·十娃子以外,还有胡赛音·马凯耶夫、阿尔里·阿尔布都、马哈木德·哈散诺夫、亚库甫·哈瓦佐夫、尤苏尔·老马、亚库甫·马米耶佐夫、阿里娃·田古拜儿、尔萨·白掌柜的、穆哈麦德·依玛佐夫、依斯哈尔·十四儿及文学评论家法提麦·玛凯耶娃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研究

上一篇:源远流长的广州回族
下一篇:试论伊斯兰教在西夏的流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