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经名与官名
分享到:
2010-05-27 09:23:32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二、回族官名:汉文化的融入

  回族聚居区的穆斯林,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经名是阿拉伯文名,是典型的回回名。官名则是回族姓名汉姓化的结果。官名是乳名以外的正式名字,取官名在汉族社会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古代儿童入学时,老师给起的名字就是官名,俗称“书名”,此后应考、出任,即用这个名字。古人取名时是有仪式的,对命名的意义和方法,古人是这样认识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名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左传·桓公六年》)古人除了取名,还要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现在名和字已经融合了,人们常把名字连成一词。

  追根溯源,取官名是汉族的命名文化习俗,严格地说,回族先民并没有姓加名这种称谓形式,如元代政治家赛典赤,财政家阿合马,天文学家扎马刺丁,建筑学家也黑迭儿丁,伊斯兰经师夏不鲁举丁等,他们都有回回名,并没有姓他们的这些称谓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的姓名(即官名)。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回族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以及通婚、通商中,不断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命名文化中,他们一方面保留回回名,另一方面取汉姓,并采用汉名、字、号。元代作曲家马九皋,原回回名薛超五儿,后来他又取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马又称马昂夫。元代负责提船使工作的蒲寿庚,“蒲”为阿语中“阿蒲”的译音,蒲虽然不是汉姓,却起了一个“寿庚”的汉名。这种回回名字的变化,充分说明回族保留民族文化习俗的同时,不断吸收汉文化,促使了回汉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无论回族还是汉族,都有自己的小名和官名。只是回族的小名常常被经名替代,至于官名的构成形式,回汉民族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就连官名内容的选择也基本趋同。男性一般取名忠、孝、仁、义、福、禄、寿、财、正、智、伟武、文、雄、龙、虎等,女性一般取名兰、花、菊、秀、月桂、萍、丽、芳、晶、玲、素、洁、淑、婉等。这些名字的内容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当然,随着社会的变化,名字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回族官名虽然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仍然保留着一些自身民族的特色。

  一是由于回族姓氏和汉族姓氏的渊源大不一样,回族官名虽然也保留了“姓名”的基本格式,姓氏内涵却并不相同。

  二是一些回民官名采用了“姓+经名”的独特形式,如马穆萨、田主玛、虎阿里等,这种具有鲜明回族特色的官名,在经名和官名的融合中,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回族官名。回族官名的使用,是回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回族是一个兼容性较强的民族,回族文化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的人名,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范来命取,从而形成一种命名文化姓氏名号是一个人一定的民族归属、血缘关系、男女性别、个人身份及其社会所属的标志。回回民族来源于多种民族成份,从而展示了回族人名中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探讨回族姓氏起源的难度。

  回族姓氏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伊斯兰文化为本体的文化,是伊斯兰文化流入 中国后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回族特色的文化。回族姓氏的渊源和回族人名的构成,都打上了这种文化的烙印。回回姓是从回族先民的名字中音译而来并繁衍而出的回族独有的姓氏,回回名即包括回族经名,还包括具有鲜明的回族特色的回族官名。这些姓氏人名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要素,从中能够透视出回回民族的历史文化火花。一个社会成员的姓氏人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回族 一般都有经名、官名,也有一些还有乳名。只是这些名字的使用范围和各个生活阶段的变化相适应的。一般幼年时只用经名,青少年时期在家庭和宗教场合使用经名,在正式社会场合使用官名,经名的使用范围仍然比较广泛。成年后,很少用经名,只在特殊的宗教场合和外交场合才使用经名,一般使用官名。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的取名习俗也在变化,例如过去回族的经名就是小名,一般不起乳名,现在回族中已出现了经名和乳名同时存在的“双小名”现象,使回族命名文化赋予了时代的特征。从回族经名、官名特征中,可以管窥出回族姓氏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等诸多文化要素。对回族经名的认识,需要以对回族文化的理解为基础。回族文化的伊斯兰主导地位,决定了回族经名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伊斯兰宗教色彩。虽然这些经名表现为汉译形式,但是,这些回族经名中所表现出来的伊斯兰宗教文化情绪却是经名的汉译形式难以体现出来的。因此,理解回族经名,就要理解回族文化,仅仅通过音译手段去了解回族经名,那也只能是表面的。回族经名中包含着语言、人文、心理、宗教、民族、社会等诸多文化要素,需要透过经名表象去认识。如果说回族经名表现了伊斯兰文化情绪,那么,回族官 名则表现出了回族文化的兼容性和多元性,表现了回族文化和汉儒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姓名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互动的历史,没有那一个民族的历史是由这个民族单独创造的,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族群匀质文化,民族的接触导致姓名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民族文化随着姓名的交流而不断融合,不同民族的姓名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而彼此影响。应该承认,在充分保证传统姓名文化及其民族心理的前提下,回族经名和官名从内容到形式也都发生着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用经名取代乳名的现象已经日趋淡化,经名、乳名同时存在的双小名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表现出了回族姓名文化在现代文化理念冲击下出现的变异;二是回族官名“别民族”的功能也日趋淡化,传统的回族官名,仍然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现代回族官名中,这种色彩正在减弱。(李生信)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官名 经名

上一篇:哈密哈萨克宗教信仰习俗
下一篇:穆斯林民族饮食起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