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人口普查”受法律限制不能查宗教背景,所以到底有多少穆斯林生活在美国一直有争议,不同方式的统计得出不同的数字,有人估计是1.2百万,也有人估计是7百万(这个数字已被《华盛顿邮报》驳斥过),2006年“美国穆斯林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uslims)提供的数字是2-3百万。
美国的穆斯林人口结构没有象总人数那样有很大争议,但不大为普通读者所知。美国的穆斯林有30%的是由其它宗教信徒转变而来的,所以“穆斯林”和种族概念关系不大,据“美国穆斯林委员会”(American Muslim Council )提供的数据显示,42%的穆斯林是黑人,24%是南亚移民,12%是阿拉伯国家的移民,其它为东欧移民、地中海地区的移民、墨西哥移民等,也有一种更普遍被人接受的说法是,黑人占30%,阿拉伯国家的移民占25%。我对这些数据感到很陌生,查了一下移民历史才发现,原来最早的穆斯林是从非洲运到美国的奴隶,然后是东欧移民,1908年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才开始移民到美国。美国目前的黑人穆斯林有40%生来就是穆斯林,60%是后来改换宗教信仰而信伊斯兰教的。在谈到中东问题时,主要是指来自于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
穆斯林主要居住在大城市和大城市附近,20%在加州,16%在纽约,其他分布在伊利诺衣、新泽西、印地安那、密西根、佛吉尼亚、德可萨斯、和俄亥俄州。
伊斯兰教是美国近25年来发展最快的宗教,2000年全美有1209座清真寺,其中60%是1980以后建的,现在全美国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大约有3000个,但和其它宗教教堂比起来还是少得可怜,举个例子,摩门教徒祷告的地方多达12000个。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虽然阿拉伯国家的妇女不能上清真寺,只能在家里祈祷,美国的穆斯林妇女却不但可以上清真寺,还可以在教会任职。
总体来说,阿拉伯穆斯林在美国同化很快,没有将自己边缘化,不象其他移民那样很明显地扎堆,参政意识也比其他移民群体强,大选时投票人数多,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有43%或63%的穆斯林给布什投过票,但一时找不到原文了。穆斯林家庭只有3%的儿童从小受到家庭影响而学习可兰经,相比较一下,80%的犹太儿童在家里或者周末学校学习犹太教(数据来自《洛杉矶时报》民意测验)。美国的穆斯林家庭生育率也不是十分高,平均家庭人口4.9。记得很多年前《华尔街日报》有篇报道说,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教育程度一般都比较高,60%大学毕业,(远远超过了美国人口大学毕业的平均值,)平均年收入6.9万,仅次于犹太人(犹太人平均年收入7.5万)。
9/11恐怖事件之后,“穆斯林”成为一个贬义词,象老虎一样可怕,且人人谈虎色变,似乎每一个穆斯林都有可能是恐怖分子。这种敌对情绪主要是针对阿拉伯穆斯林。许多穆斯林组织出来抗议,他们强调: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是阿拉伯人;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是穆斯林;穆斯林不等于恐怖组织,阿拉伯人不等于恐怖分子。有些人干脆提出将本.拉丁的名字从穆斯林的名单上开除!
洛杉矶西北边的三藩南度峡谷(San Fernando Valley,包括北好莱坞)不仅是美国电影工业大本营和航天工业基地,也是一个犹太人居多、波斯移民和阿拉伯移民居多的地方。在这个峡谷的北面,有一个伊朗移民较多的地区,由于我离中国超级市场很远,所以我通常去那里一个伊朗人开的小店买东西。店门口放着免费阿拉伯语报纸,店里什么都卖,还有很多普通的美国超市买不到的蔬菜和水果,比如桐蒿、脆枣等,店员打扮都很漂亮,个个是帅姐。9/11之后,附近的美国人象罢工一样都拒绝去那里,我是为数不多仍然坚持去那里的顾客之一,出门后常有人告诉我附近大超市也有中国小白菜卖,言外之意是要我去大超市。不久,这个店就因生意冷清而关门了。
住在我附近的穆斯林给人印象是勤劳、富有、慷慨大方、穿戴讲究。我隔壁的邻居富兰克是伊朗人,文质彬彬,他来敲门问我电话号码时还特意打上领带。他以前在Burbank市开了一家中型的超级市场,9/11之后生意不好而廉价转卖给别人,然后把原来的两百万豪宅卖掉后搬到这个清静的地方度晚年。我告诉他这地方虽然僻静,但山下五分钟之外曾经是一条很热闹的伊朗人住宅街,每年万圣节(鬼节)方圆20英里的居民都来敲门要糖,顺便参观他们的房子,我去过一次,因为时间较晚,糖都发完了,主人要我进去吃饭,我在美国从来没见过这样对陌生人好客的家庭,我谢了好意,只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出来后发现附近每一家都有很多人进去参观,因为这条街以房子的豪华及里面装璜奢侈著称。但好景不长,最近几年的万圣节那里冷冷清清,过去的灯火辉煌被黑暗寂静所代替。
我有一位黎巴嫩同事,以黎战争打响后拒绝发表意见,自己将自己隔绝起来。以阿冲突,使得本来就比较敏感的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关系紧张起来。表面看起来是宗教信仰的冲突,其实不然,世界三大宗教本来是同祖同根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源于中东,都相信只有一个上帝,(阿拉伯语中的“阿拉”即上帝的意思),都承认阿布拉翰姆(Abraham)是宗教之父,都自认是亚当的子孙(亚当既不是犹太教,也不是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教徒),上帝的福音传播者无论是耶酥还是后来的默哈默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可兰经》同犹太教的《旧约》和基督教的《新约》也没有本质区别,《可兰经》里也提到亚当、诺亚……和耶酥等等,《可兰经》中唯一提到的一个女性是耶酥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在西方的白人对耶酥的出身表示质疑时,穆斯林已接受耶酥存在了。所以那些鼓吹伊斯兰教是邪教、认为人类最大冲突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冲突的看法是片面的,但人们对绵绵不绝的战争感到不解,从1095十字军东征、1099年耶路撒冷被占领开始,堂兄弟间的互相残杀何时才会了结?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所受到的迫害和歧视已有很多记载,但穆斯林从十六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所受到的迫害和歧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我因为出差和其它原因经常去机场,亲眼见到阿拉伯人所受到的安全检查比其他人严格,受到的刁难也多。据BBC报道,阿拉伯人在英国申请工作困难,简历上如果是阿拉伯名字,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穆斯林在美国受到的迫害和歧视并不是从9/11之后才发生的,据美国人权观察报道,从1967年开始,只要中东出现冲突,在美国的阿拉伯人和长的象阿拉伯人的人就会受到歧视甚至迫害,有案可查的hate crimes超过300多起,9/11之后更为严重。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民众、记者和学者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和反恐措施提出过严厉批评,出现了拥战派和反战派。以巴冲突和以黎冲突,美国大多数民众都支持以色列。穆斯林是恐怖主义和野蛮暴力的代名词,但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进攻却被认为是正义之举,这些美国人的观念似乎很矛盾。《美国单挑全世界》(America Against the World: How We Are Different and Why We are Disliked,2006年5月由“时代书刊”出版)一书的作者详尽阐述了为什么美国长此以往地偏护以色列,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对以色列在宗教上的认同。有人得出结论,美国对以色列的长期支持是中东问题的根本原因,只要美国的中东政策不改变,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就永远无法化解,中东穆斯林和西方基督教之间的摩擦也永远不会结束,世界就永无安宁之日。
这其实不过是“宗教信仰冲突论”和“人类文明冲突论”的延续。
以阿冲突已发展为西方世界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持这种观点的人指出,人类文明冲突的四个起因都存在于穆斯林和基督教之间,即宗教信仰的冲突、种族差异、一方为少数族裔、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所以西方基督教世界和其所支持的国家与中东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纠纷会源源不断。
因而有人认为,加强宗教之间的了解,缩小信仰之间的差异,是解决矛盾的途径。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8月底出版了Alexander Russell Webb的传记,这是第一本有关这位美国最重要的穆斯林代表的生平传记,亚力桑那.维伯先生是纽约人,生前做过记者、编辑、公务员,1887年任美国驻菲律宾参赞时第一次接触到伊斯兰教,由相信伊斯兰教而成为穆斯林,回到美国后致力于宣传伊斯兰教,创建了第一个伊斯兰教组织,创办了第一份伊斯兰教报纸。
最近几年来, “宗教信仰冲突论”和“人类文明冲突论”都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西方世界和穆斯林的冲突是21世纪和中世纪之间的冲突,是先进与落后、民主和专制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的冲突。
西方和平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伊斯兰教的改良上,只有进行宗教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缩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距离。2005年9月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西方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未来》(Western Muslims and the Future of Islam),作者拉马丁(Tariq Ramadan)提倡伊斯兰教改革,旨在创建一个不背离伊斯兰教教义但不同于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的西方伊斯兰教。这本书受到很高的评价,作者被誉为伊斯兰教的马丁.路德。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上一篇:穆斯林妇女解放现实与真理
下一篇:试析历史上张家川的回汉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