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功课?
分享到:
2010-11-11 11:28:39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按伊斯兰教规定朝觐者必须完成五项功课,即沐浴受戒、游转天房、奔走仪式(在萨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往返疾行七次)、进驻阿拉法特山、参加正朝。

     沐浴受戒:

     朝觐者要在指定的查惕尔里格、叶兰、祝合傅、格尔诺东西南北四个戒关分别沐浴净身受戒。朝觐者要换去平常的衣服,穿戒衣(披上两块白布:一块围腰,一块披肩),免冠赤足,袒露右肩,以示穆斯林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安拉所创造的一切。朝觐者沐浴更衣后还要举意,即立意为朝觐而受戒。为了保证受戒的纯洁性,朝觐者受戒后在朝觐期间要遵守戒房事、戒修饰、戒杀生、戒争吵、戒采伐花木等戒规。沐浴受戒后方可进入麦加圣地。

     游转天房:

     朝觐者由平安门进入麦加圣地后走向天房克尔白,以黑石为起点,必须以逆时针方向围天房克尔白绕行七周,而且要边行边背诵《古兰经》或默默祈祷。朝觐者经过黑石时必吻拜和抚摸,远者则面对黑石举双手致意,最后走向易卜拉欣的“驻足地”礼两拜。

     奔走仪式:
 
     朝觐者要在麦加天房克尔白附近的萨法和麦尔卧两座山坡之间来回奔走七次。相传先知易卜拉欣的妻子哈哲尔带着儿子易司马义初次来到麦加后,所带的食物和水都用尽了。为了寻找水,易卜拉欣的妻子哈哲尔和儿子易司马义曾在萨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接连奔走了七趟,正当他们心灰意冷的时候,易司马义无意间用脚一踢沙滩,发现了泉水,即今日之渗渗泉。伊斯兰教认为这是安拉出于对易卜拉欣妻子和儿子的怜悯,使清泉在天房克尔白附近流出。为了纪念此事,所以朝觐者不但要在两山之间奔走七趟,而且还要饮渗渗泉的水,以表示对“安拉”的感激和对先知易卜拉欣的怀念。

     进驻阿拉法特山:

    朝觐者在完成沐浴受戒、游转天房、奔走仪式后,一般要成群结队地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8日那天赶到在麦加以东的阿拉法特山。在向阿拉法特山进军的过程中,朝觐者边攀登,边不断地高呼“安拉至大”的口号。在12月8日的晚上,成千上万的朝觐者就在阿拉法特山上过夜。他们在山坡上搭起帐篷;在帐篷里诵念古兰经和赞词,准备参加阿拉法特山的大典,朝觐者在阿拉法特山的留驻便进入正朝大期,所以伊斯兰教把这一仪礼称为“入朝”。

     正朝:

    12月9日早晨朝觐者晨礼后,在阿拉法特山下安营集会。中午,当太阳通过子午线的时候大典正式开始。麦加大教长登上山顶,站在阿拉法特山顶一块巨石上对朝觐大军宣讲教义,所有的朝觐者恭敬而又安静地聆听着,一直到太阳落山。在山上所进行的隆重大典被称为“阿拉法特山大典(也称拉赫曼山大典)”,由于大典在阿拉法特山上举行,伊斯兰教便称教历的12月9日为“阿拉法特日”。隆重的大典结束后,朝觐者要夜宿在阿拉法特山北面的穆兹达利法山。朝觐者不但要效法穆罕默德在那里礼拜,而且每个朝觐者还要采集49颗小石子以便打鬼时候用。

     教历12月10日是大朝之日。朝觐者在穆兹达利法山晨礼后,到米纳山谷射石打鬼。朝觐者用采集到的小石子向米纳海夫大清真寺西北边立着的三根石柱(现改为上下两层的石墙,石柱象征着恶魔)投打,以纪念易卜拉欣父子当年在此投石驱魔的事情。投石后,朝觐者同集郊垣宰牲、开戒、过古尔邦节。朝觐者在完成这些宗教仪式之后,离开麦加之前,还要绕天房克尔白一次,这叫辞朝。在辞朝之后,有的人还去麦地那拜谒先知清真寺和陵墓,还有的人去耶路撒冷拜谒阿克萨清真寺和穆罕默德“升霄”时的遗迹。

      上述礼仪,就是每个朝觐者在大朝时必须完成的五项宗教仪式。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朝觐 过程中 主要有 哪些

上一篇:盖德尔之夜光明降临人心
下一篇:回顾正统:哈里发时代(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