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探析
分享到:
2010-08-01 20:30:48 【来源: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点击:


    公正是对道德行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其合理性的认可。公正的道德观念体 现于个个具体的善行中,个个具体善行表达了社会的道德公正。作为宗教道德的一个显 著特点是,那种对安拉的敬仰,把它作为最大的善的道德观念,以一种强有力的精神灌 输到社会道德生活的层层面面,转化到行为的层次上(如行为动机、行为过程、行为选 择),形成了稳固的道德力量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社会的公正来自于体现真主化身的 善,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具体行善要求,又体现于公正,因此,它就形成了伊斯兰 教道德文化中的强大的宗教民族特有道德情感和独有的道德行为方式。

    施舍是穆罕默德在世时伊斯兰教的一项主要社会主张,也被认为是穆斯林的一种高尚 美德。这种高尚美德按《古兰经》中的说法,无非是拿出“剩余的”(2:219)一点东西 用于行善。“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3:134)。这样,对于富裕 的人来说,施舍不过是拿出微小的部分去换取自己经济地位的稳定,而对贫困者来说则 是以牺牲最起码的生存为代价去换取虚幻的来世幸福。

三、伦理道德观对伊斯兰社会的影响
   《古兰经》中所阐释的伦理道德观念,是伊斯兰教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 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对伊斯兰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作为既定的精神力量,从道 德意识上浸透在政治制度、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并且把“蒙昧时代”的阿拉伯 社会带进了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

    首先,《古兰经》中所传达出的伦理道德观,在于崇拜和信仰唯一至高的神灵与主宰 ——安拉,使一神观念在人们思想、精神观念中占统治地位,这就改变了过去伊斯兰社 会以前阿拉伯社会各民族中许多部落民族存在的多神教的宗教观念,从而在宗教观念和 精神领域中把各部落民族统一在安拉的旗帜下,使各部落迅速归于统一。《古兰经》虽 然要人们想念来世,但也强调了对个人现实物质生活的关心或重视。由于与其他宗教的 绝对禁欲主义不同,因而使得伊斯兰教的信徒们追求现实的生活,由此而产生了歌颂现 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优美的建筑、音乐、舞蹈等形式之中。伊 斯兰教以它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着人们。

    其次,由于人们生活在一神教的宗教生活之中,因而人们从精神观念到宗教生活趋于 一致,人们在相同的宗教精神旗帜下,其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渐渐得到统一。这两方 面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宗教信徒那种特有的宗教伦理道德意志。一种新的宗教伦理道德 一经形成,就会转化为人们巨大的行动力量,通过人们在道德实践中把自己的道德行为 转化为社会风尚,社会风尚经过长期的宗教道德生活的积淀,形成固定的社会传统习俗 ,并在社会的道德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人类文明进步法则表明,没有哪一种道德观念是亘古不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 ,现代生产方式改变的是那些不适应于现代化生产的道德观念。A·J·汤恩比、池田大 作先生说:“我这里所说的宗教,指的是对人生的态度,在这种意义上鼓舞人们战胜人 生中各种艰难的信念”。“宗教对于有关宇宙的神秘性和在人中间发挥作用的艰难性这 一根本问题上,给我们所提供的精神上的满意答案,并在人类生存中给予实际的教训规 戒,由此鼓舞人们去战胜人生征途上的困难”[4](P363~364)。《古兰经》中的伦理道 德观对伊斯兰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就在于从社会道德观念上去鼓舞人们战胜人生征途 上的各种困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英)赫克托·博莱索.真纳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内部发行.1977.
[2]达浦生.回教与社会之关系[J].伊斯兰学生杂志1955年第1期.
[3]派克.穆罕默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A·J·汤恩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5.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伦理道德 探析

上一篇:走出了解伊斯兰文明的误区(一)
下一篇:人类痛苦的根源及其根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