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探析
分享到:
2010-08-01 20:30:48 【来源: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点击:


第二,信来世。这也是穆斯林的人生追求。先知穆罕默德庄严宣布:“今世生活只不 过是一场游戏,一场虚幻的享受。我们应该绝对相信,来世将会好得多——对那些爱安 拉的人来说。”[3](P103)《古兰经》用了很多篇幅描写了来世的幸福生活。“他们享 受无刺的酸枣树,结实累累的香蕉树;漫漫的树荫;泛泛的流水;丰富的水果,四时不 绝,可以随意摘食。”(56:28)《古兰经》所渲染的乐园气氛,是为了把后世生活美化 成比今世生活不知好多少倍的生活,目的是让人们信奉后世并追求后世。“不信后世者 ,确是偏离正路的。”(23:74)不信后世的人,他们将要以牺牲后世的幸福为代价。

第三,要信正道,“为正道而战”。伊斯兰教自创立的时候起,就要求人们捍卫真主 的正道,认为只有遵循真主的正道,这才是真路。《古兰经》也把“为正道而战”作为 信士们的重要的人生追求提了出来,并且鼓励穆斯林国家的人民在国家民族危机的关头 能够挺身而出。

    《古兰经》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人生追求的正路,把“正路”作为穆斯林在现实世界上 的人生追求,这激励人们遵循人类永恒的道德行为,把幸福的获得立足于今生的努力上 ,从而使伊斯兰教更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世俗性。

2.婚姻家庭的伦理道德观
《古兰经》中反映出的家庭道德观是宗法氏族的反映。无论宗教社会生活、世俗社会 生活,都存在着家庭生活及反映家庭生活、夫妻生活的道德观念。

    对于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古兰经》首先承认妇女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和权利, 但这并不能说,在婚姻选择上双方享有均等权利。真正决定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的是财 产的占有或分配继承关系。其次,《古兰经》中还明确禁止血亲近亲之间的婚姻和乱伦 现象:“真主严禁你们娶你们的母亲、女儿、姐妹以及你们所抚育的继女”(4:23)。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阿拉伯社会存在的人们血缘关系混乱,不符合人类文明的现象。 再次,对于休妻和离婚的条件,《古兰经》中也有许多具体的规定,无论是离婚等待的 期限,或是离婚后给予妇女以经济上的保障,从形式上看是保护妇女的人身财产权利, 但这种妇女权利的保障是以男子为中心,并且实际上是把妇女当作商品看待的。从“你 们的妻子好比是你们的田地,你们可以随意耕种”(2:223)的这一段启示,反映了丈夫 对于妻子在人身上的绝对占有。

    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古兰经》中对众妻子的儿女抚养、恩惠等没有具体的 要求,但从遗产继承方面看,在众妻子生育的儿女中,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只有男子和 女子继承份额的不同,从而反映了在子女中男女地位的不均等。对于当时有些父母由于 生活艰难不得不杀害、遗弃自己的子女,对此,《古兰经》启示:“你们不要因为贫穷 而杀害自己的儿女,你们不要违背真主的禁令而杀人,除非因为正义”(6:151)。另外 ,在《古兰经》中还指出子女要孝敬父母,“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亲辛苦地怀他 ,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断乳的时期,共计30个月”(46:15)。

    《古兰经》中的家庭道德观念,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关于家庭道德关系要求的反映。 作为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它对阿拉伯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它也 还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在家庭生活中还保留着一些落后的传统和风俗。

3.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观
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对于社会和群体来说,是他们正常发展与和谐的主 要因素。《古兰经》作为宗教化的道德典籍,它的一个特殊的功能在于劝谕、诱导社会 成员适应、遵守它的道德规范。下面主要论述一下行善、公正、施舍在《古兰经》中所 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行善是《古兰经》的一个主要的社会主张和伦理主张,它常常和归信真主即信道并列 为伊斯兰教对人们的两项主要教诲。在《古兰经》的伦理思想中,行善与否是直接与人 们能否获得两世的幸福相关的,也关系着人们能否得到所谓真主的喜爱。《古兰经》中 指出“真主的确喜爱行善的人”(2:195),“自愿行善者,必获得更多的善报”(2:18 4)。此外,行善还被认为“能消除恶行”(11:114)。当然,《古兰经》主张的行善和 顺从一样,是一种有前提的伦理行为,这个前提就是要以信仰真主为基础。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伦理道德 探析

上一篇:走出了解伊斯兰文明的误区(一)
下一篇:人类痛苦的根源及其根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