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的生活方式走向开放﹑快速和信息化﹐各种思想从外部世界流入﹐必然引起本国民众的反应﹐发生思想冲突属于正常现象。现代人比过去有更多的方式展开交流和辩论﹐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话﹑传真﹑手机﹔人们有话就说﹐不论什么距离﹐都能有听众接收。
在被人们认为最保守的国家沙特阿拉伯﹐由于以上原因和技术条件进步﹐社会上兴起了辩论风气﹐尤其在某些权威的学者之间﹐如伊玛目﹑法官﹑律师﹑教授。他们无意之中被情势所迫﹐被卷入激烈的大辩论﹐辩论题多种多样﹐例如演奏音乐是否许可﹑天太热可否下午两次礼拜合并﹑男女可不可以混排礼拜等等日常问题。
教法辩论一直都存在﹐此起彼伏﹐已成为平常事﹐因为伊斯兰允许不同意见互相辩论﹐首先思考问题不脱离经典根据﹐其次辩论时必须心平气和。最近的几个星期﹐一场新辩论形成了高潮﹕伊斯兰是否允许演奏音乐﹖
麦加禁寺的一位大伊玛目﹐在一次演讲中说﹐不应禁止音乐和唱歌﹐他遭到某些地方教长的反驳。这位大伊玛目是在禁寺中执事的唯一黑人学者埃德尔‧卡尔巴尼﹐他以背诵《古兰经》和优美洪亮的嗓音见长。他说﹕“在《古兰经》中找不到明确禁止音乐的启示或规定。”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禁止演奏音乐的国家﹐各种音乐一律被认为是邪淫之音﹐人们已经习惯了没有音乐的生活﹐不论在公共场所或家居不出门。卡尔巴尼伊玛目一言既出﹐引来许多质问的声音﹐其中有不乏坚决反对者。
他坚持他的观点﹐他解释说﹐经典中没有禁止音乐的经文﹐但是根据伊斯兰教法原理﹐可以把音乐的性质进行优劣分类﹐因为情调邪淫的靡靡之音确是对信仰有伤害﹐可以禁止﹐但不能良莠不分﹐因噎废食一律禁止。一律禁止是没有根据的强制行为。他在互联网上发表博客文章说﹕“我是指正经的音乐﹐其中的音调和歌词﹐都可以焕发人的精神﹐提高道德品性﹐对社会有益。”他表示愿意同任何人展开面对面交谈和说理﹐不幸的是﹐许多人只会背后发牢骚﹐不遵守公平辩论的规则。
沙特阿拉伯阿齐兹国王法庭高级顾问谢赫阿卜杜尔‧奥贝肯是一位出名的学者﹐他坚持伊斯兰信仰功修的温和观点。当他公开提议﹐因为天气太热﹐夏季气温高超过50度﹐可以把下午的两次礼拜合并。他的提议引起国内学者哗然﹐成为众矢之的﹐对他万炮齐鸣。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并礼是真主特殊恩惠﹐只有在某些特别艰难的条件下可以执行﹐例如古代在外旅行。他们认为﹐不能把真主的特殊恩惠改变为日常行为。
首都利雅得大清真寺伊玛目谢赫阿布杜拉‧苏戴斯在星期五主麻聚礼的卧尔兹中说﹐学者的责任是“为主传播正道”﹐说话要有确切根据﹐不可把个人见解随意发挥。在过去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随意说话的影响不大﹐局限在一个地方﹐而如今是信息时代﹐一句话随时都能传送到千万里之外﹐因此自由言论对社会和对伊斯兰都会产生伤害﹐必须禁止那些“虚假”的教律。
沙特阿拉伯大穆夫提谢赫阿布杜尔-阿齐兹‧谢赫告诫那些随意发表教律的学者﹐说话要负责任﹐口无遮拦是学者之大忌。他星期日在全国《马基德》电视网节目中说﹕“凡是没有《古兰经》依据的教律﹐一律无效﹐而且必须制止。”他把不负责任的教律比做是庸医开出的错误药方﹐对病人有害无益。根据当前形势和通讯发达的社会﹐他建议政府出面组织全国教法最高委员会﹐由资深学者和专家主持教律发布工作﹐以避免思想混乱。
沙特舒拉会议(伊斯兰协商会议)代表哈马德‧戛迪对《海雅特日报》记者说﹐为了清理当前教律混乱的局面﹐宗教管理机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因为沙特阿拉伯被世界穆斯林看作是伊斯兰示范国家﹐关于宗教问题﹐言行不得不谨慎。《海雅特日报》专栏作家达伍德‧希瑞安评论说﹕“发表教律﹐非同儿戏﹐任何一条教律﹐都被民众看作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准则﹐对社会影响极大。”他在文章中说﹕“教律可以阻碍社会前进﹐也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因为它有无穷的精神力量。”
上一篇:其它迹象证明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下一篇:伊斯兰慈善理念及穆斯林慈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