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狱”亦译“炼狱”。阿拉伯语“哲罕乃”的意译。中国穆斯林多沿用波斯语一词的译音,称作“垛子海”。在阿拉伯语中,用于指称火狱并见之于《古兰经》的词汇还有哲罕乃、哲嘿姆、侯泰迈、纳尔、塞尔勒、塞盖尔、哈维叶等。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信后世的重要内容,被视作刑罚严酷的地方,为拒不信奉伊斯兰教并作恶多端者复生后的永久归宿。根据《古兰经》和圣训明文,结合经注学家的解释,伊斯兰教关于火狱有如下论述:一、火狱的阴森恐怖情景。据《古兰经》载,火狱共分7层,“有七道门”,每道门内将收容“被派定的一部分人”(15:44),层层充满了燃烧的烈火(39:16),其燃料是人和石头,“主持火刑的,是许多残忍而严厉的天神”(66:6)。被戴上枷锁投入火狱的人,被“穿在一条七十臂长的链子上”(69:30~32),生活在“毒风和沸水中”,处于“黑烟的阴影下”(56:42~43);他们穿着用沥青制作的衬衣(14:50),“垫火褥”,“盖火被”(7:41);他们以荆棘和花篦似魔头的攒苦木果实充饥,食下后腹中像油锅和开水一样沸腾(37:64~66,44:43~46,88:6);他们不能睡眠,得不到饮料,喝的只有难以下咽的“沸水和脓汁”(14:16~17,78:24~25)。被投进火狱者将遭受各种酷刑,如用沸水浇头,以致“内脏和皮肤将被沸水所溶化(22:19~20,44:48);用铁鞭抽打(22:21);用被火烧红的金银烙前额、肋下和脊背(9:35);烧焦一层皮肤后另换一层再烧(4:56)等等。身陷火狱者悔恨和求饶均无济于事(23:104~108,35:36~37,40:47~50,67:8~11),他们将永居其中,无法逃出(33:64~65,22:22)。圣训对火狱中的情景亦有诸多描述,如:“现在世人所用的火,只是火狱热力的七十分之一”,“火狱里最轻的刑罚,是火鞋。足穿火鞋,脑子沸滚”。
二、什么人将堕入火狱。
《古兰经》明确指出以下几种人将永居火狱:(1)不信真主及其使者的人。如:“不信真主和使者的人,我确已为他们这等不信者预设火狱了”(48:13)。(2)多神崇拜者。如:“火狱将被陈列在邪恶者的面前。将要向他们说:‘你们以前舍真主而崇拜的,如今在哪里呢?他们能助你们呢?还是他们能自助呢”(26:91~93)。(3)贪恋今世的人。如:“悖逆而且选择今世生活的人,火狱必为他的归宿”(79:37~38)。(4)犯罪作恶的人。如:“犯罪者的确在迷误和烈火中。他们匍匐着被拖入火狱之日,将对他们说:‘你们尝试火狱的烧灼吧”(54:47~48)。(5)伪信者。如:“伪信者必堕入火狱的最下层,你绝不能为他们发现任何援助者”(4:145)。综合以上经文,伊斯兰教认为:凡未真正做到认主独一,没有坚定的伊玛尼(指以认主独一为核心的六大信仰),并且作恶多端的人,经过末日审判后,必将受到安拉极其严厉的惩罚:被投入火狱备受酷刑之苦,而永无逃出之日。
伊斯兰教还认为:穆斯林如在履行教规方面有欠缺或者犯有罪行,亦将根据其情节轻重,先入火狱受刑一定时期以示惩罚。但因其认主独一的信仰没有动摇,故刑满后仍可获赦而进入乐园。据贾比尔的传述,他说:主的使者说:“部分犯罪的认主独一者在火狱受到惩罚,烧得黑若焦炭,真主的怜悯降临他们,他们从火狱中被释放出来,他们来到天堂的门口,天堂居民往他们身上洒水,他们就象洪水的泡沫一样重新滋长,然后他们就进入天堂。”(《艾哈默德圣训集》第15268段,《提勒秘日圣训集》第2597段)据艾奈斯?本?马力克的传述,先知说:“内心有大麦粒重量的信念而说了‘除真主之外,绝无真正应受崇拜的’者可以脱离火狱,内心有小麦粒重量的信念而说了‘除真主之外,绝无真正应受崇拜的’者可以脱离火狱,内心有小蚂蚁重量的信念而说了‘除真主之外,绝无真正应受崇拜的’者可以脱离火狱。”(《布哈里圣训集》第44段,《穆斯林圣训集》第193段)
令人恐惧的火狱作为一种警告,无疑在穆斯林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起到维系其信仰,约束其行为的作用,旨在劝诫他们要坚定信仰,行善戒恶。
“乐园”又译“天堂”、“天园”。阿拉伯语“占纳特”的意译,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信后世的重要内容。被视作令人神往和追求的无限美好的地方,为虔诚信奉伊斯兰教并履行善功者复生后的永久归宿。“乐园”一词为《古兰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多达140余次,关于乐园的经文多达300余节。圣训关于乐园亦有较多描述。根据经训明文并结合经注学家的解释,伊斯兰教关于乐园有如下阐述:
一、关于乐园的美好幸福情景。
《古兰经》中描述乐园情景的经文颇多,文字生动,令人神往。那里环境优美,恬静:滨临清泉(44:52,77:41)。诸河交汇(2:25,4:27)。有长年不断的“漫漫的树荫”、“泛泛的流水”和采摘不绝的“丰富的水果”(13:35,56:30~33)。有质纯不腐的水河、味美不变的乳河、饮者称快的酒河和质地纯洁的蜜河(47:15)。气候宜人,“不觉炎热,也不觉严寒”(76:13)。进入乐园的人在物质上可享受他们所要求的一切(41:31)。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镯和珍珠”(18:31,35:33)。吃着“他们所嗜好的水果和肉食”(52:22)。睡在“珠宝镶成的床榻上”(56:15)。身边有“纯洁的伴侣”(2:25,4:57)。宛如珍珠一样纯洁、晶莹的童仆“轮流着服侍他们”(52:24)。进入乐园者再也听不到人世间的恶言、谎话和闲谈,听到的只是众天使和同伴们的“祝寿和祝安”(19:62,26:75,56:25~26,78:35)。彼此再无怨恨,相处亲如弟兄(15:47)。大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毫不辛苦,毫不疲倦”(35:34~35)。
圣训对乐园的情景亦有诸多描述,如说:“乐园弹丸之地,胜似普世界的一切”,乐园里“有珠楼、玉阁、琼亭、瑶池”,“乐园以金砖、银础、麝泥、珍珠铺地,红花涂饰。进乐园者,只享福,而不受罪,永生而不死,年青而不老,衣新而不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