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礼拜。 《古兰经》说﹕“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
例如斋戒。 《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 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 … 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3-184) 先知穆圣对守斋戒的人说﹕“如果你们不背离(同真主的)盟约﹐而且忠诚执行﹐否则﹐你们的饥渴全然无益。”《布哈里圣训集》 斋戒是形式﹐通过斋戒加深对真主的敬畏﹐改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怜悯心和仁爱精神﹐这些实际行动才是同真主盟约的内容。
例如天课(则卡特)。 《古兰经》说﹕“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赈款﹐你借赈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 你要为他们祈祷﹔你的祈祷确是对他们的安慰。 真主是全知的﹐是全聪的。”(9﹕103)
例如朝觐。 《古兰经》说﹕“你应当在众人中宣告朝觐﹐他们就从远道或徒步或乘着瘦驼﹐到你这里来﹐以便他们见证他们所有的许多利益。”(22﹕27-28) 先知穆圣教诲他的弟子们﹐朝觐的功修﹐有许多社会条件﹐只有完成了这些条件的朝觐才是有效的功修﹐可以从真主那里获得豁免一切罪过的报赏。 先知穆圣说﹕“凡是去朝觐的人﹐他在路途中没有愚蠢的表现或明知故犯的邪恶﹐他返回后将如同新生婴儿一般纯洁。”《布哈里圣训集》
穆斯林必须遵循的这些信仰功修﹐每一项不是避开人世的孤独或隐居的修炼﹐而都是比平常更加同周围的人保持密切关系﹐展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所有的伊斯兰信仰功修都是在锻造信士更纯的社会功德和高尚人性﹐如对他人慈祥﹑仁爱﹑坚忍﹑施舍﹐成为人群中的优秀榜样。 伊斯兰的信仰功修﹐不只是对少数“精英信徒”的要求﹐如道长﹑神父﹑主教或法师什么的﹐而是对所有的信士﹐一律平等﹐每个心愿敬畏真主的人﹐都应接受同样的严格要求﹐完成同样的功修﹐承担同样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所以﹐每个穆斯林都是崇高稳麦大厦的坚强砖石﹐担负着社会重任。
在穆斯林的稳麦之中﹐没有信士阶层的高低﹐伊斯兰不承认通灵的巫师﹑天之骄子或上帝的选民﹐只有真信和伪信的区别。 所谓的真信士和伪信士﹐也绝不是从外部判定的标签﹐而是个人的选择和决心﹐因为每个人信仰终极的成效是由真主判决﹐是个人只对自己负责﹐与别人不相干。 真诚的信仰就是实际行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在复活日一切善恶行为都将得到明示。《古兰经》说﹕“你曾见否认报应日的人吗﹖ 他就是那个呵斥孤儿﹐且不勉励人赈济贫民的人。”(107﹕1-3)
穆斯林的信仰﹐把个人的功修同社会利益密切相关﹐敬畏真主的真诚只有在善待社会大众中体现出来﹐因此﹐穆斯林社会必然是一个有信仰的社会。 有些地方把穆斯林的概念改换成“民族”﹑“种族”或“家族血统”﹐废除了伊斯兰基础教育﹐坚持信仰功修的人受到歧视和虐待。 这是对伊斯兰信仰文明的严重歪曲﹐偷梁换柱﹐转移目标﹐恶毒地强行把穆斯林社会改造成世俗化﹐把有信仰的人群孤立起来﹐对他们丑化﹑矮化﹑边缘化﹐削弱他们的影响﹐逼迫这些有信仰的人“逐渐消亡”﹐使全体“穆斯林”都变为敌视宗教的无神论者。
本文从伊斯兰信仰的本性上分析了认主独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证明伊斯兰是人类最完美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或者宗教与社会﹐两方面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假如穆斯林疏忽了信仰﹐疏忽了信仰与生活的密切结合﹐这就是病入膏肓的症状﹐说明实际上是误入歧途﹐陷入了受骗上当的迷误。 穆斯林失去了信仰﹐疏忽了联系实际的功修﹐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毁灭﹐无异于慢性自杀﹐导致穆斯林社会变成空虚和假象。 一座宏伟的大厦﹐其中的砖石全被腐蚀和风化了﹐它的命运必将是坍塌﹐变成废墟。
(编辑:深谷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