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四岁了,非常喜欢编故事,妈妈为了培养宝宝编故事的能力,就用笔把宝宝的故事记录下来,装进信封里,带宝宝到邮箱前投递进去,告诉宝宝会有很多宝宝听到这个精彩的故事。这个习惯坚持到了宝宝六岁。
进幼儿园了,宝宝的表述能力和乖巧很招老师的喜爱,他在班上讲故事,跳舞,唱歌样样都很棒。尤其他五岁扮演的大灰狼让他的老师十几年后都念念不忘,说,这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强了。
那是妈妈很重视培养宝宝做事的认真态度,只要老师安排的任何事情,妈妈都会协助宝宝完成。妈妈为了宝宝参加趣味体育比赛,和宝宝在家一起顶着篮子蹦蹦跳跳练习小兔子捡蘑菇;在几把椅子间拉上毛线绳,练习小鸡钻山洞……可惜到比赛那天,宝宝穿着妈妈买的新皮靴跑不动,跳不起,得了第三名,回来哭着说,老师不公平,3比1多,怎么不给第三名的他发奖状,没奖品?
宝宝该上学前班了,妈妈没有送他入学,而是让他在校园里自由玩耍。从不特意教他识字,算算数。拼音是跟着妈妈联系拼读所见到的一切物品,是在不认识拼音字母的前提下,只是让他顺口拼读;算数就是帮妈妈摆筷子,搬凳子,数路上的车辆,看院子里有多少人,辨别颜色有几种,每种有多少,就这样,宝宝不知不觉学会了数数和简单的计算。
宝宝最喜欢在学前班门前玩耍,由于他的听力极强,老师教教室里的孩子没有学会的儿歌之类的知识,他挺会了,并敢进教室给小朋友显摆。一个学期下来,一年级第一册的语文课文他听会了,并能看着插图,一字不拉地大声朗读下来,惊得院子里的人都说,妈妈培养除了一个神童,五岁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只有妈妈知道,你并不认识字,你认得插图,就能把课文顺下来。
幸福的生活在妈妈婚姻破碎那刻停止了。尊信心极强的妈妈不愿接受人们怜悯的目光,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了,她要证明给人看,婚姻不幸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没有基础的婚姻是玻璃房,触手可摧。工作努力,成绩斐然,讲课、演讲、演出、策划、编导、辩论赛处处可见妈妈的身影。宝宝却被冷落了,他必须学会自己成长。按说,宝宝的天赋在学习中应该是如鱼得水,却不料成了凡事争先妈妈的牺牲品。
孩子遭遇了种种被虐,妈妈竟然一无所知,还对孩子无休止地指责、训斥。直到孩子上到六年级的一天,妈妈亲眼目睹了孩子遭人欺凌的那一幕,心像撕裂般痛,但为了顾全大局,妈妈忍了,只是为孩子调换了班级,但留在孩子和妈妈心里的伤口却已经无法弥补了。
孩子怎么长大的,妈妈实在不记得了,从带孩子在外租房、搬家,搬家、租房的过程中,似乎孩子承担的家务更多些,妈妈的恶劣情绪也只能向孩子发泄。有了自己带给孩子太多伤害意识的时候,孩子已经是少年了,从繁杂工作中走出来的妈妈懊悔自己违背了当初要孩子的初衷,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母爱。一种负疚感油然而生,对孩子多少有点迁就了。身为教师的妈妈知道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就狠心将孩子送到了几千里之外的学校就读,并不是让孩子自生自灭,而是易子而教是唯一的出路。
每年母子能相聚两个假期,就这样,孩子在妈妈一抬头的时间内长成了185公分高的大小伙子。两年前,孩子去了埃及,母子相见就借助网络了。
今天和儿子聊天,儿子说,他快忘记家的味道了,在他的记忆力,只有妈妈的指责和打骂,他几乎回忆不起来家庭的温暖。
妈妈潸然泪下,那是妈妈心底最深的伤痛,每每触及,就会痛得撕心裂肺。
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对学生的关爱赢得社会一片赞誉,但回到家对孩子是百般挑剔。学生犯错,可以宽容,可以理解;孩子出错,必受惩罚,绝不原谅。结果,学生在鼓励和赞许、宽容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了;孩子在苛责、严惩下敏感、脆弱了。
儿子说,你知道吗?到现在只要有人指着我训斥,我站在那脑子就发晕,人也站立不稳,还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不停地哭,真觉得自己好无能。
妈妈明白自从孩子十岁那年一次犯错中,自己的暴跳如雷吓得孩子站在那摇摇晃晃,最后栽倒在地上之后,一遇到遭人指责,就开始犯晕。只是没有想到会影响到孩子一生,作为人人称道的教育家,实在汗颜,惭愧呀!
见妈妈伤心不已,儿子说,他理解妈妈当时的作为,是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如果大家都现实点,都努力一点,就不会这样了。
此刻,除了伤心,就是伤心,伤心得无颜面对孩子。尽管孩子宽慰了妈妈许多话,双方约定以后遇到事情一定要互相体谅,不要情绪激动,都学会包容,但心里还是觉得很伤心。人为什么非要到了失去后才会觉得珍惜呢?
知感主,还给了妈妈弥补过错的机会,还赐予妈妈一个能理解自己苦衷的儿子,可是,越这样,妈妈越觉得伤心,伤心自己就这么一次当母亲的机会,还被自己丢掉了,伤心自己错过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