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流浪,为什么流浪
分享到:
2010-08-17 12:08:28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带着疑问,我们驱车来到马海村。村里一派祥和,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村外的沙石草场很耀眼。几个巴浪子在一只只牵着骆驼烙印。那庞然大物在他们的胯下只有呻吟之能,而没有反抗之力。他们从容悠闲、不慌不忙,如庖丁解牛般完成着自己的功课。我用摄像机拍摄着这一切时,兄长和嫂子被邀请到了一家,参与一对青年的婚礼。我也忙赶过去,他们正准备开席:主人家提着汤瓶浇水让每一个客人就地洗手,助手端一只盆子在下边接水,账房中央的花毯子上已经摆上了各种糖果和面果,一切都透着浓浓的中亚风味。入席的老人们则一脸肃穆平静,只恭敬地看着兄长在主席位置上动作。好在兄长有着足够的中亚生活经验和游牧生活的熏陶,再加上还能讲哈萨克语,使整个帐篷里的气氛在庄重中不失温馨。一应礼节结束,来到院子里,有一老者操起冬不拉弹唱,随着乐声,年轻的巴浪子和妇女们翩翩起舞,紧接着,几个中年人也参与进去。来自北京的兄长和嫂子,如乡村小孩般就索性坐在大地上观赏起来。一切都是那么原汁原味,一切都是那么诗性单纯。

      看着看着,兄长高兴了,在离开马海村时就随性用哈萨克语留下了似机密,又似祝愿的简短讲话:语言是你们的家乡,教门是你们的殿堂,音乐是你们的翅膀,只要守着这几样东西,你们就永远不会迷路。我不懂哈萨克语,以汉语也祝愿他们:天山里的雄鹰,一定会在柴达木盆地里重新腾飞。几句话说得我们的心似乎更接近了,于是,在大柴旦镇党委喇书记的陪同下,我们看了村里的一座温室大棚,最后就停留在一处准备要建清真寺的空地上。

      他们说,建寺的批文有了,就是大家拿不出钱。当时,我和兄长的目光碰在一起。我们就坦诚许诺:等我们回到西宁,就开始工作,我想这个忙是应该帮得上的。说这话时,“天下穆斯林是一家”的圣训几次三番荡在我的喉头,但我没有说出来。这是因为,我早知道身为回族的马步芳践踏了这句圣训,这是哈萨克心中的一道伤口,我将它隐在内心深处。我暗暗自诩:就是砸锅卖铁、求人无数,我们也应该修起这座寺。论规模,这绝对是个小寺,但它却是青海哈萨克历史上的第一座清真寺。由此,守着这座寺,哈萨克会不会在保持它骨子里的诗性、音乐、自由的基础上,结束流浪,而能睁开眼睛廓清前面的迷雾呢?

      我盼望着。我愿我和兄长的举意成为一句跨越时代和地域的色俩木,把哈萨克和他们周边各民族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使哈萨克人展翅蓝天的精神气度得到各民族人民的欣赏和赞美。


                                                              2010年6月12日 西宁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流浪

上一篇:月夜忆旧
下一篇:漫步月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