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名将金国正
分享到:
2010-11-30 13:50:53 【来源:宁夏新闻网-新消息报】 点击:

 他自小生活在回族聚居的同心城,清真大寺的宗教教育,家庭的儒学训育,回族崇尚武功的社会环境,守备府武官的传授指点,使他得到不断地熏陶。

     清初的战争给了他充分发挥才能的阵地,时代成就了他的业绩。生前,他被推上了事业的顶峰,受到两代君王的信任,部下官兵的爱戴,边疆人民的尊崇;死后被葬以国葬盛典。他就是金国正。

     巧治倭寇

     清顺治时,金国正出生于同心城。自幼学文习武,并有自己的田产商号,在半个城(今同心老城)属商绅之家。后家境变故,父母双亡,沦为孤儿,一度为生计奔波。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著名将军赵良栋因平定宁夏等地叛乱有功,开始招募兵勇补充军队,金国正遂到固原投军,服役固原军马场(今固原西20余公里处)。因身手敏捷,力气过人,驯马有功,他很快被提拔为兵营哨长。

     这时,东南沿海一带经常出现海盗(俗称水贼),即日本倭寇。他们经常从渤海乘船上中国海岸,侵扰我国边境,或者潜水抢劫中国官商民船,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水上交通。清政府曾派兵予以还击,但难以奏效。

     清军总兵于是召集部下,商议灭贼之策。正在他们为难时,金国正毛遂自荐,献计策说,可采用石灰灭贼法来击退倭寇。他令每船装上10袋生石灰,集中20多条木船,伪装成货船,然后诱敌深入。待倭寇前来抢“货”时,清军兵丁速将船内生石灰抛入水中。生石灰遇水即刻产生高温,沸腾的海水直烧得倭寇鬼哭狼号,死伤大半,从此再也不敢抢劫中国的货船了。
治疆有功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金国正被调任宁夏花马池(今盐池县)副将。

     花马池在长城边上,这里“楼鲁台燎,铺墩守哨之具星列旗布”,它地处北方边陲,有“平固门户,环庆襟喉”之称,是“羽翼陕北控扼朔方”的边境重地。长城外就是以游牧为业的蒙古各部落,特别是蒙古索诺木王部落经常在这里住牧,他们因与满族统治集团世代姻亲,有恃无恐。

     金国正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马操练,修补长城,加固设施,抚恤士兵;同时教育边民与牧民搞好关系,对于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能以平和态度妥善解决。他在任8年,边境安定,百姓相安无事,深得朝廷信任。康熙五十四年,他升任太原镇总兵官署都督佥事。

     这里既是山西地方的驻防军,负责维持当地或该防区的统治秩序,具有国家宪兵性质;同时又是国内整个腹心之地的靖绥军,保卫着华北及中原地方的政权安全。

     太原镇所辖镇标左右二营及所属二协14分防汛地分管墩塘412处。经过多半年时间深入各营协汛,金国正掌握了本镇的基本情况,他发现各营只有旧炮,没有先进的子母炮。他向兵部上疏道:“臣标下向无子母炮,今愿捐造贰拾贰位,分给各营操演。”兵部官员以“於营伍大有裨益,准照所请”的议决意见上奏。然而康熙皇帝看后,态度很不好,断然拒绝,明确宣称最先进的火器子母炮只属八旗满兵。用武器装备突出八旗兵优势,表明森严的民族等级差别,也暴露了清王朝对绿旗营兵的戒备。

     金国正虽然得到了兵部的禁令,却并未停止他的造炮行动。他边造炮边上奏,打起了时间差,又一封奏折呈在了康熙皇帝的面前。这封奏折很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陈述自己的造炮理由,有理有据,词义诚恳。康熙皇帝多么精明,最终以“造完炮就近总兵营中收用,不必分散各处去”答应了他的所请,又说“此折字画太小了”表示对他的关爱。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金国正上言愿捐造新型的子母炮22门分送各营操练。结果康熙帝却谕道:“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禁止地方官自行研制新炮。从此,中国的枪炮技术固步自封,不进反退,枪炮知识和技术开始传承失调。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名将 金国正

上一篇:古今回族名人
下一篇:杜锋娶22岁俏新娘 天山见证穆斯林婚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