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见到张毅的时候,是在一场民间组织领导人能力的培训班上,当时他是以彭阳县古城镇曹沟养牛协会的负责人身份参加培训的。当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瘦黑脸,老式中山装,满眼充满着苦难。在班上为人恭谦,有时候卑谦的有些让人不好意。他总是说:“我是你们的学生,我是一个初学者。”后来在我们联络当中无论书信还是听电话,他总是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学生二字。
写诗是我对生活的反思
以往概念当中的西海固分为六县,彭阳县便是其中之一。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西连宁夏固原,东、南、北环临甘肃的镇原、平凉、环县等市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张毅就出生在那里。父亲张风祥从改革开放至今,一直饲养贩运牛羊,帮扶过很多贫困的家庭,也带出了许许多多的徒弟,如今当年的徒弟们都成了当地的贩羊能手和养殖大户。
1992年张毅高中毕业,自初三就开始写诗的他再也无力考取大学,父亲坚持要他做一个两世都不亏的事业,因为老人认为一个太诚实太执着的人很难在如此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所以,高中毕业后,让他抓住机会跟上在世的几位老阿訇学习经训。于是在1995年他只身跑到广河三甲集四家清真寺求学,在广河当了几年满拉后,辗转于2000年考入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
在宁夏经学院的日子里,他几乎拜访了所有在银川的穆斯林学者,跟他们的交流往往不是学术,而是一个求学者和民间诗人面对社会的思考。
硝烟里长大的党时刻警告大腹便便的官员
粮食与中国的意义被植进皮肤 被输进血液
镰刀和铁锤的岁月
南泥湾的歌与西列的窗口 几代人怀念
苦难的中国 你度日如年 我如数家珍
三十年的娃说不了四十年的话吗
想你太多的孩子早有沉重的难言之隐
这是张毅的一首诗,当时听说他写诗,而且对诗歌的热爱近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后来在《回族文学》中也曾见到过他发表的诗歌,我们之间的交流因诗歌而开始。在他的诗中见不到一个诗人对苦难生活的诉求,他一直都在用诗歌表达他对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反思,当粮食、镰刀、苦难、中国和沉重这些字字如锤捶敲你的心口的时候,注定他将面临承担社会责任。
2004年6月,张毅从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毕业后在经学院的安排下到北京实习,实习结束后又跑去上海、宁波、杭州、义乌。他说是去实习的,其实是去考察的,在那些城市里,他仔细地摸索过清真餐饮在南方城市的发展模式,那时候他心里装的已不单单是一个只身在南方的男人的梦想,而是对整个民族希望的挖掘。
当阿訇是对信仰的承诺
家里人总是希望出一个阿訇,使他们忙碌的人生如雨过天晴般地亮丽。然而张毅却说:“开始阿訇生涯后,似乎就注定了贫困和弱势,甚至是被边缘化。”
2005年他回到老家彭阳后,在彭阳蒿尔川清真寺当了一年阿訇,自此开启了他真正的阿訇生涯。
2006年又被搬请到彭阳县罗洼乡薛套村上崖窑清真寺,在那里他才算是体味到西海固的苦难,正如他诗歌里所描述的:“想你太多的孩子早有沉重的难言之隐”。整个庄子40户人家,而且居住很分散,一个山头两三户人家,一家到另一家翻山头的话也就半个多小时的直线路程,而骑摩托车绕大道的话得跑几十公里;每户人家都有上百亩的旱地,一年到头靠天吃饭,而且一天到晚在地里昏天黑地的下苦,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地里刨食的农民;庄子上每年外出打工的人少,40多户人家里连一个高中生也找不到,平时的零用钱仅靠养几只羊换钱来开销;吃水用三轮车到镇上拉,水费5块钱到10块钱,而车费就得用去30块钱;庄子上没有学校,孩子要到村上去上学,往返需要30里路。即便是在西海固生活了半辈子的他,讲述这些现状的时候言语中依然流露出一种不甘心。
2006年的寒假他实在看不下去,在清真寺里办起了补习班,给当地的孩子补习英语、汉语和数学,40户人家报名学习的就有40多学生。没有桌椅板凳,他四处去找,学生忙碌家务,他积极调整时间选在寒假农闲的时候。当时好多学生不想上学,尤其是女孩子,他一直都鼓励他们放弃不上学的想法,两期学习班后跟娃娃们有了感情,2007年辞学去固原的时候,那些娃娃们爬在窗子上,泣不成声。
从彭阳县罗洼乡薛套村上崖窑清真寺离开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要到固原去上学,答应去吴家崾岘村当阿訇也是源于这个村子离固原近,照顾娃娃上学更方便些。2007年至今,他一直都在固原吴家崾岘村清真寺当阿訇。对张毅而言,选择了一个新地方,就要面临新的挑战。
创办养牛协会因为肩负社会责任
到2008年张毅已经在西海固的三个村子的坊上开过学,每到一个村子上,坊民们满目的艰难让他倍感失落,冥冥之中他感觉到一种压力。
在固原吴家崾岘村清真寺开学的时候,为了解决当地老百姓吃水困难,他也想了很多办法,后来打听到有为老百姓打水窖的项目,多方打听取得联系,由于自己当阿訇具备一定的威信而且为人诚恳,博得信任,并合作实施了几口水窖的项目。第一次实施水窖项目后,张毅发觉当一名阿訇不但肩负着坊民的日常宗教事务,而且还可以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尽自己所能。
水窖项目的实施让他眼前一亮,于是他多方搜索一些有关农村扶贫生计的项目。在一次跟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申请项目的时候,对方需要合作伙伴是一家机构而非个人的时候,他陷入困境。2008年元月,在朋友的指点下他创办了彭阳县古城镇曹沟养牛协会。张毅回忆说,当时找民政局的熟人帮助申请时,那些城里的工作人员都很惊讶。阿訇办养牛协会成了当地流传的一个传奇。
古城镇曹沟养牛协会,起初有会员50户,牛棚150间,牛存栏数266头,羊289只。但这并未满足他对未来前景的规划。发展更多的养殖户,让每个养殖户都参与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规划中成了他的下一重点工作。
2009年11月12日,彭阳县慈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彭阳县工商局注册,县农经站主管批准,成员出资总额一百万元,挂牌成立。合作社由原先养牛协会的50户增加到190户950多人,其中约20户是邻居村庄的汉族同胞。牛羊鸡兔棚舍也975间,牛存栏数1350头,羊1489只、鸡1000只、兔900只。合作社试图联合当地种养大户以“阿訇+清真寺+合作社+农户”的形式, 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清真食品的双认证来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的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2009年举办的“第四届宁夏青年创业大赛固原分赛场”,他的合作养殖创业构想获得了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他的理念:“把深奥的生存与人文关怀转化为粮食和水以及阳光灿烂的笑脸。”博得了大众的赏识。在2010年固原举办的农民创业培训班中,他的合作养殖项目得到了村主任、镇长、书记、县畜牧局、固原市劳动就业局培训科的领导和自治区劳动就业服务局的老师们的一致认可,“由阿訇带头办合作社和举办农民创业培训,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却受到父老乡亲的热情欢迎,从自治区到村组甚为罕见,堪称为首次。”后来,店洼村曹家沟还被确定为2010年支持阿訇办合作社的试点村。
获奖后不久,他被邀请到北京参加“支持农民组织与农村创新进程项目培训班”。在那次培训活动中,他又结识了新的朋友,萌发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思路。宁夏回族与中东穆斯林国家在经济贸易、民族交往和心理文化素质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清真牛羊肉进军国际穆斯林市场有着良好的人文条件。近年来宁夏又在力推清真产业,对清真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支持下,一些专家驻进了他的慈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名为“清真特色资源在农民合作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的项目也正在他的带领下开展实施。在宁夏围绕清真食品发展的大背景下,合作社的应用模式使得阿訇亲自把关已不是空谈。清真食品做好的话,中国伊斯兰文化随着清真食品也将进入中国主流社会的视野。
张毅的故事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对穆斯林社会也充满期待,清真寺是一个多好的平台啊,只要穆斯林的者玛体能给阿訇一个宽容的展示自己的平台,阿訇对者玛体的贡献会将是难以想象的。阿訇带头以清真寺作为平台,把清真寺的功能逐渐发挥出来,用他的话讲,要把《古兰经》变成中华民族的活的文化,要想变活,阿訇要亲自去实践,去完善清真寺的公益功能。
还记得2009年我们见面的那天晚上,一起聊天时,他提到了殊途同归。他说了一句很富有诗意的话:“我生来就是追求光明者!”“我”其实就是在指人类,人生来就是追求光明者。因此,才有善恶美丑之分。当一个人生来没有判别是非的能力的话,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他的视界其实一直都不仅仅停留在穆斯林的圈子里,他有着一种很淳朴的普世的价值观,他坚信我们——那些心存正义、爱、善、美的穆斯林也好,非穆斯林也罢,都在走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正如他跟他的慈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伊斯兰的召唤》
下一篇:我是一位穆斯林这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