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类在崇高安拉的指引下知道了许多有关生存的法则,理解了许多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也理解了许多可以避免的失误,但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民族对真理理解的程度和范围是不会相同的。正是这种差异,才使他们得到考验的机会。对于穆斯林来说,所处条件的好坏,个人禀赋的高低,都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些差异的本身正意味着不同的考验形式。所以穆斯林把人的一生看作是接受考验的过程。人间的胜利和失败绝对不是最后的结果,因为它只是一种考验。任何胜利都是崇高安拉的荣耀,崇高安拉的恩惠和意欲。任何失败都反映出,或者主观努力不够,或者违反客观规律,或者也是崇高安拉意欲,是必然的体现。
作为人类,胜利不必骄傲,失败后也不必气馁。任何人只要坚定信仰崇高安拉,只要努力作出贡献,那么这种努力和坚定信仰的本身,就是他接受考验的成绩。无论他处于胜利一方,还是处于失败一方,个人的奉献不会受到丝毫亏损。崇高安拉给他的报偿,将根据他的奉献和他对崇高安拉信仰上的坚定程度决定多少。对于那些走入歧途,浪费人生,毫无意义地消耗生命,甚至反对信仰崇高安拉的努力,他们也会获得自己的报偿。仁慈的崇高安拉也不亏枉他们的努力,但很可能他的胜利和快乐只是短暂的,只在一时一事。这是由于他们自己放弃对崇高安拉的信仰,自绝于崇高安拉的恩惠。仁慈的崇高安拉将给予各种可能的机会(赛拜卜),希望他们悔过自新,希望他们觉悟,尤其对那些不甘堕落、有所追求的人,更是希望他们迷途知返,接受信仰。伊斯兰的宽容精神,将使任何顽固坚持错误的人,都有获得崇高安拉指引的前途。崇高安拉对每一个被造物都有爱怜和慈惠。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感到自己沐浴在其中。
伊斯兰告诫人类,要把治理世界当作主命(夫外勒最)去完成。人间的各行各业,只要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有助于崇高安拉恩惠的普及,都应该抱着完成崇高安拉责成的使命那样,尽心尽力。每个人的存在,固然也要依赖他对社会的贡献所获得的报酬,但决定报酬的多少在于崇高安拉,在于崇高安拉通过人间的某种形式加以体现。这也是崇高安拉考验的一种形式。穆斯林应满怀信心,勇往直前。借用一句中国古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顺服崇高安拉的人才会有的那种坦诚的襟怀和大无畏的气概。由于认识到今生确是一个考验的过程,一切享受、一切荣誉都是短暂的,所以穆斯林们在坚定信仰崇高安拉的前提下,是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奉献。他们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安逸和享受,也不是扭曲自然天性的禁欲修行,在开拓和创造方面,也决不因为今生的短暂和充满坎坷挫折而畏缩不前。那种因循疏懒,愤世嫉俗,逃避考验以求个人解脱的努力,不是穆斯林的处世态度。先知穆罕默德说过:“你们要努力于现世,就像你们永远不死一样;你们也要努力于来世,就像你们明天就死一样。”这最恰当地表明穆斯林们在现实生活中拼搏奋斗的积极态度,同时也表明他们随时随地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因为他们坚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用来考验人的。“我确实使大地上的一切都成为它的装饰,以便我考验他们谁的工作最优秀。”(《古兰》18:7)财富、恋人、子女都是身外之物,都不能永远伴随身边,也不能随生命而带到来世,唯一能带走的是对崇高安拉的虔敬和无私奉献的好事。这也是身后幸福的基础。
既然穆斯林是以出世的精神来作入世的奉献,那么人们不能不想到,穆斯林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他们有着不同的生理和生活条件,人间的差异,时代的不同,在这样复杂的基础上,怎样才能体现出崇高安拉对每一个被造物的慈惠和爱怜呢?
由于人们习惯立足于自身去思考一切,所以在每个人看来,好像总是不幸与坎坷多于快乐和安逸。
有信仰的人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信仰的人也不一定终身贫困潦倒。因此,人们对那些渴望“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祈祷表示怀疑,对虔诚祈望崇高安拉降下恩惠的渴求认为是愚昧。他们愚蠢地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支配着,祈求似乎没有用;与其祈求还不如奋斗,人类应该自己起来解放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那些迷茫的人们,使他们离开了正确的信仰,好像千百年来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人们再也不会受压迫了,再也用不着过苦日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只是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合理化。社会财富的极大满足,将使一切痛苦都化为乌有。应该说,人类认识到自身努力的巨大作用,是认识上的一个巨大飞跃。但是,他们错误地以为人类完全可以支配自己、世界和宇宙,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忘记了他们的认识来源于崇高的安拉,而不是自己。一旦他们无法解释或无法抗拒自然界的灾害的时候,他们又陷入另一个困惑的领域而难以自拔。
首先,伊斯兰认为,崇高安拉的旨意一直行使在整个宇宙之间,从未有过片刻的中断。缩小到地球这个小星上,崇高安拉的旨意(穆斯林习惯称作“印沙安拉”,即崇高安拉意欲)反映在每个人每件事上,没有丝毫的疏漏。从社会的变革到个人的浮沉,无不是由崇高安拉所规定的规律决定的。那种渴望崇高安拉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祈祷是多余的,整个宇宙大到几百万光年之间的天体,小到基本粒子和人间思维的一个念头,都服从这个由崇高安拉制定的规律(参见《古兰》67:3,4)。这当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切都为指定的期限而运行。”(《古兰》13:2)“每一种东西在他那里都有一个量度。”(《古兰》13:8)“太阳和月亮遵循着定数。”(《古兰》55:5)古兰启示人类要清醒地理解到,宇宙间的一切都不是所谓自然而然,都不会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它是由伟大的崇高安拉精细制定的规律,分毫不差地演化生息。象历史上某位哲学家所说:上帝是数学家(此语不过是一种惊讶赞叹的感情之语,其局限不言而喻),因为宇宙间一切过程的发生演化,其精确程度,简直不可想象。而这一点,穆斯林通过古兰启示的教导,早已坚信不移。就是再错综复杂的现象,也有其必然的内在规律可循。这就是穆斯林所谓的“崇高安拉的要为”(崇高安拉意欲)。只不过有些原因也许还未被人们发现,或者在人类的智慧里,还处在无法理解的阶段。总之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发生、发展,伊斯兰倡导人们去研究和探讨这些规律。(参见《古兰》35:44)这是为了从中认识到崇高安拉的伟大和无懈可击的创造能力,以便指导自己正确地思考,端正自己与崇高安拉之间的关系。
但不能就此理解为,一切都早已决定,人的思想行为都是被动的,人将不负任何责任。这种消极的宿命论观点,不符合伊斯兰的认识论。它只助长因循守旧、消极等待,使人类变得毫无生气,完全依赖赏赐,依赖奇迹出现和救主降临。以为伊斯兰也和其他宗教一样,充满善男信女的哀告,把世间遭到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完全寄托在崇高安拉差遣救世主来主持公道,个人只能听天由命。这是非常错误的。伊斯兰认为人是有自由的,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每一个人都享受着向好向坏向上向下的充分自由。(参见《古兰》90:11―12)至于个人的遭遇、磨难、冤屈、灾害等,那都是不同形式的考验。“他们没有看到,每年里他们都要被考验一两次吗?他们仍不悔悟,也不记取。”(《古兰》9:126)伊斯兰承认人间差别,而这种差别
也是考验的基础。“我如此地以他们的一部分考验另一部分。”(《古兰》6:53)其目的就在于看谁坚定信仰崇高安拉,以努力和奋斗去得到崇高安拉的恩惠。“安拉确不改变人们的情况,除非他们改变他们自己的情况。”(《古兰》13:11)要充分理解,人生就是接受崇高安拉考验的过程,崇高安拉正是要通过各种考验,以便看谁把生命利用到最大限度,作出奉献,作出牺牲。(参见《古兰》9:111和10:14)而人间差别的本身,并不具有根本的意义。他是崇高安拉为宇宙间制定的普通规律的体现,由于人类被赐予知识和智慧,以及运用才智支配其他物类的能力,只要认识到自己被创造的身份,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为实现崇高安拉的恩惠普及人间,造福人类,按照古兰启示所责成的任务奋斗终身,这样的一生就是为主奋斗的一生(即费赛比领俩席)。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崇高安拉的喜悦,“来自安拉的喜悦是最大的。这是最重要的成就。”(《古兰》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