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的召唤》
分享到:
2010-08-25 14:26:29 【来源:】 点击:


     二、穆斯林的人生观

     “以便每个生命都以其努力而受到回报。”(《古兰》20:15)

     “我以好坏考验你们,你们只返回于我。”(《古兰》21:35)
“我一定要考验你们,直至我显现你们中谁是艰苦努力和坚忍者,我由考验鉴别你们。”(《古兰》47:31)
世界上任何哲学派别,任何主义和宗教,都不乏对人生道路的探讨和总结。他们都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概括出一整套理论体系,作为人们遵行的规范。所以摆在人们面前的各种理论,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象真善美的高尚境界,超凡脱俗的豁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召唤,回归自然、无为而治的理想,免罪得福、博爱永生的来世寄托,都曾使相当部分的人得到安宁和慰藉。但所有的传统道德,在科学技术发展的阳光下,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尽管其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不少曾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教条,已经被科学证明是没有道理的,是对自然和人类的摧残。于是从达尔文主义到性解放,人类在伦理道德的认识和实践上,在螺旋式上升的社会发展中又经历了新的一轮探索,走入新的迷茫。混乱的世界,脆弱的伦常关系,迫使人们开始注意起道德教育来。像儒家思想在某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重新抬头,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性解放带来的艾滋病,烟草的致癌作用,毒品的危害,促使人们开始进行新的思考。
只有消除基于肉体的一切欲望,才能使生命更接近自然。在某些奉行物质第一原则的人的眼里,物质减少(是减少而不是消除)精神思想也随之贫乏。其实恰恰相反,物质供给减少,精神思想受其束缚的程度也降低了,因此思想认识反而产生飞跃。这也就是一些修炼的人,竟可以达到某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并产生一些真知灼见的道理。用释道的观点看,最终修成正果,就可免除轮回之苦。面对芸芸众生,他们则以普渡众生为己任,也就是运用超脱的预见性,帮助人们降低对尘世的依赖,普通人是摆脱不了轮回之苦的,所以只有多行善、多积德,才能在下次轮回中,不至于变牛变马,而能投生富贵人家。释道给人类开出的药方,是以恐惧为前提,以来世的享乐为目标的。他们看清了人生的短暂和虚伪,看清了一切安乐都隐伏着苦难,因而采取消极逃避的办法,幻想摆脱一切,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是释道的人生观。应该指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释道曾经起过某些积极作用。在推动思维探索,稳定社会心态,保持社会平衡,抑制恶性膨胀等方面,起到过普通教育无法完成的良好作用。所以佛教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们所偏爱和提倡,甚至在科学昌盛的20世纪,某些物质发达的国家,也对它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它对充满私欲和权势的社会,确能起到某种镇静和消极麻痹的作用。那些失意落难的人,那些由于战争、灾害、感情、健康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他们对无边的苦海,有着断肠切肤的感受。佛教正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把许多有类似遭遇的人,引向逃避现实的歧路。所谓看破红尘,实际是绝望的同义语,是无力抗争的表现。如果人人都走上这条路,无人关心生产,寺庙倒塌,修炼的基础也要受到影响。所以佛家需要普渡众生,使更多的人多行善,多施舍,以维持社会的发展,使少数人得以达至“涅槃”。
当然,在钩沉索隐的人生哲学的参悟中,历代法师曾经有过某些独到见解。在人类文明建设上,也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尽管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佛教是最富欺骗性的宗教,它的谎话可谓登峰造极,但迷信对愚昧的人来说,仍然是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天主教作为天启的一神教,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比佛教高出一筹。这主要由于它没有杜撰投胎转世之说,而是以上帝对人类的爱为出发点,宣传所谓的平等博爱。其最关键一点是人类生而有罪的理论,即原罪说。它是天主教、基督教一切理论的出发点。他们宣称,这个与生俱来的原罪,是由人类祖先亚当夏娃所造成。上帝为了爱的缘故,使耶稣来为大家赎罪,所以凡是信仰了天主、基督的人,都由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而赎去了原罪,因此他才能真正地开始新的生活。为了“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人间则组成了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代行上帝的权力。教皇永无谬误,在他的领导下,红衣主教、主教及全体神职人员负责教化和监督。他们可以施洗,可以接受忏悔和赎罪,可以代表天主了解任何隐私。有了这样一个代行旨意的机构,那就比佛家宣传的业报轮回还更巧妙。它不但可以把每个人控制在所谓爱和善的范围内,而且所有信徒都已免去原罪。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尽情享乐。只要在走投无路时,决心忏悔,即可心安理得。万一死后报应也入炼狱,比起永久下地狱还是要强得多。
从天主教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到,当耶稣传教时人类对偶像的崇拜还在极盛时期。人们不能从无形中去感受物质范围以外的存在,所以圣像的崇拜,代表上帝在人间行使权力的教会组织,好像天经地义一样。这就无怪在他们的历史上会出现马丁路德那样的改革。因为他们假借上帝名义制造出所有理论,都是他们自己的认识。这也难怪象费尔巴哈那样的哲学家会认为“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在天主教里,他们所行使的神权及他们对广大信徒的监督和束缚,有如画蛇添足,完全是多余的,。世界的发展根本不像教皇和一切神职人员想像的那样,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为转移的。尽管他们也是虔心敬意地侍奉天主,尽管也在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宣传博爱、忍让,但这其中有许多事都是在人类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取得的。就像博爱这个动人的字眼,在以天主教、基督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里,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白人和黑人的不平等,直到今天仍然存在。非洲大陆上,尤其在南非,许多黑人同胞仍然在那里忍受着种族歧视。就是在神圣的教堂里,在仁慈的上帝面前,黑人也不能与白人在一起祈祷。那么博爱是对谁施行的呢?从历史上看,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来自天主教国家,但是他们在教会里遭到的打击,是任何穆斯林都难以想像的。而今教会在努力洗刷这些耻辱,也开始关心人类的疾苦。尤其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后,许多由教会自己制造的、旨在欺骗世人的信条废除了,而且马丁路德第一次提出了“天职”的概念,认为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通过禁欲修道,而是如何完成现世被赋予的义务。在他之后出现的加尔文教派,更进一步地抛弃了依靠教会和圣事获得拯救的道路,提出以禁欲与天职为主要内容的教义,把人类得救的途径建立在约束个人的世俗享受、恪尽职守和努力奋斗。这也正是欧洲摆脱封建教会的桎梏,产生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先驱理论,是基督徒的一大进步。同时,也充分证实了《古兰》的预言:“你将发现最接近和喜爱信仰者的是自称基督徒的人们。”(《古兰》5:82)这也说明了崇高安拉对人类的启示,是按照人类的智慧发展和理解程度而下降的。
伊斯兰宣布了由先知穆罕默德带给人类的最完整的古兰启示,从而清楚地显示出了人生之谜的答案。它向全人类指明了最正确的人生之道,人生使命,人生目的,人生面对的考验,最后的归宿和最崇高的追求。它没有丝毫的欺骗,没有任何造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方向。每一个人都可以快乐地走上这条幸福的道路,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所喜欢的任何一条道路,任何一个方向;不过最终他将发现,不论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他终究改变不了从崇高安拉那儿来,回到崇高安拉那去的必然结果。
伊斯兰的最大功绩,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崇高安拉创造一切的理论。这个说起来已经被反复确认又反复被推翻的所谓创世说,曾在许多宗派、主义和学说中争论过。穆斯林认为,这样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因为科学还在向纵深发展,崇高安拉给人类的知识和智慧还在不断地增加。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自己已达到知识的顶峰,都以为认识达到了极限。各种思想体系,都企图“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世界范围看,著书立说的何止千万家,他们每一位都有独到之处,但每一位又都在被新知识否定之列。所以古兰启示说:“安拉是我们的养主,也是你们的养主。我们有我们的作为,你们有你们的作为;我们和你们不必争论。安拉将把我们集合在一起,最终都归于他。”(《古兰》42:15)
伊斯兰指导人类认识真理的方法是简捷明晰的。它不依靠烦琐的哲学论证,也不鼓励以想像代替现实的凭空臆断,而是教导人们从认识自身开始,从他周围所接触到的任何现象,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加以体会和比较。因为人的认识不论有多少先验的理论和现成模式,总是离不开他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在大地上,对于确信的人们有许多信息,在你们自身里也有,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吗?”(《古兰》51:20,21)这种体验和理解也是一个长期实践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只要肯于攀登,肯于下工夫,每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启示。正像古兰启示的:“任何都不能与安拉谈话,除非藉启示,或从幕后,或派使者;凭他的约许,启示他所意欲的,他确是崇高的、明哲的。”(《古兰》42:51)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崇高安拉,就像宇宙间一切都为崇高安拉所有一样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伊斯兰不是盲目的不可知论,相反,它鼓励人们探索,提倡人们求知。任何领域,只要认真努力攀登,都会获得来自崇高安拉的启示和灵感,从而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当然首先要具备承认事实的正确态度,也就是承认自身在宇宙中被创造的身份和不成比例的渺小地位。这种谦虚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但是认识世界,也是做人的基本立场。离开这个基本点,否认人被创造的基本事实和人的渺小地位,把一切生存都归于自然形成,把自己看作是宇宙的中心,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的。这种狂妄只能证明是人类的无知。穆斯林正是要沿着这条信仰崇高安拉的道路,谦虚谨慎地肩负起被赋予的使命。“在他们之后我使你们成为大地的代理者,以便我看看你们怎样工作。”(《古兰》10:14)
穆斯林们被要求在确立对崇高安拉的绝对信仰以后,以无限感激的心情,接受由先知穆罕默德带给全人类的最伟大的启示——《古兰》为最高指导原则。要充分理解自己被赋予的使命,那就是代理崇高安拉治理世界。这是古兰启示中反复阐明的崇高安拉的创造意图,人类正是依照崇高安拉的意欲,并服从他为宇宙制定的的总规律,繁衍生息,享受着崇高安拉的各种恩惠。可以说每一个生命都不是他们自己有意识努力的结果。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召唤

上一篇:深切怀念阿里丁
下一篇:张毅:当阿訇是主业,养牛是副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