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 北:伊斯兰教苏非派为其筛赫圣裔先贤修建的坟墓陵园
分享到:
2010-04-13 14:23:12 【来源:穆斯林在线论坛】 点击:

 拱北,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圆房顶建筑”。盛行于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后专指伊斯兰教苏非派为其筛赫、圣裔、先贤修建的坟墓陵园。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学者、官员等先贤也修建拱北,以区别于一般坟墓,表示对先贤的尊崇。伊斯兰教苏非派传入中国后,在西北地区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中逐渐形成四大门宦,这些门宦及其分支的“教主”或 “老人家”无常后,信徒在他们的墓地或修道处修建拱北,其建筑形式与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除墓庐多用阿拉伯建筑圆拱墓盖形式外,附设的礼拜殿、坐静室、诵经堂和居室等多为中国庭院式建 筑。近现代以来,在比较有名的拱北中,大多在墓庐上修建有六角形或八角形重檐塔楼,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拱北不仅是教众拜谒道祖之地,也是各门宦传教、管理教坊、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中心。拱北的教务,一般都由墓主的继承人或亲属、“出家人”主持管理。一般设有拱北管理机构,仅由专人负责接待教民,组织宗教活动,保护陵墓。

  青海省内伊斯兰教四大门宦都有拱北,主要分布在西宁、大通、民和、化隆、循化、平安、湟中、门源、祁连等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青海各门宦的“拱北”共有67处,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在废除封建剥削、封建特权中,取缔了教主制,封闭了“拱北”;1961年,根据教众的要求,经批准开放了大通后子河拱北后,一些拱北也自行恢复。“文化大革命”,拱北全部封闭,并拆除了部分拱北。1980年以后,随着寺院的开放和宗教活动的恢复,各门宦的信众也开始公开到拱北进行宗教活动。截至1995年,全省有大小拱北81处,其中西宁地区19处,海东地区54处,海北藏族自治州8处;63处有宗教活动,11处设有活动,7处名存实亡;信众共约10万余人。有活动的拱北大部分相对独立,有管理组织,有些拱北的管委会比较健全,都有固定主持人,有些还有常住人员,他们平时负责守护拱北财产,接待来人,在举行宗教活动期间协助主持人安排活动。各拱北都有一定收入和开支,基本达到自给自养。

  按其特点,青海省伊斯兰教拱北分四种类型:一是阿拉伯传教士的拱北,墓主多为阿拉伯国家的传教士,这类拱北约有26处;二是各门宦道祖、教主或老人家的拱北,这类拱北约有28座,一般建筑规模宏大,还设有常住管理人员,每年要进行几次较大的“尔埋里(宗教功修和善行)”活动;三是虎非耶门宦“海里凡(继承者,代理人)”、嘎的林耶门宦出家人及各门宦知名人士的拱北,这类拱北约有10多座,其建筑规模很小,一般只有坟拱,无人看守,也无大的宗教活 动;四是显迹拱北,指道祖、教主、老人家或其他“外里”在此显过“克拉买提 ”(奇迹)而修建的拱北,建筑规模有大有小,有的无任何建筑,一般进行小型的宗教活动,这类拱北有11座。


责任编辑 马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先贤 苏非派 伊斯兰教

上一篇:仙鹤寺-扬州为之荣幸的寺院
下一篇:走进大理,走近回族英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