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分享到:
2010-03-31 20:40:01 【来源:腾讯世博】 点击:
       •布朗族

布朗族现约有9.04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布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受傣族的影响较大。布朗族的竹楼和傣族的相仿,布朗族男人女人都喜好抽烟和嚼烟,布朗人还好喝一种经过发酵的酸茶……

举行两次婚礼——独特的布朗族婚俗

布朗族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头次简单,第二次隆重。

第一次婚礼是在定亲以后举行。这次婚礼之后,妻子仍住娘家,丈夫只是晚上才来住宿。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三年后,就可以举行第二次婚礼。

第二次婚礼属正式婚礼。届时,新娘要在众多送亲人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在交验陪嫁的物品和财产后,村寨中的长老为新婚夫妇拴线,并致以吉祥的祝福。至此,布朗族的两次婚礼这才结束。

•布依族

云南的布依族约有5.47万人,主要分布于罗平多依河畔。罗平布依族没有自己的语言,但有独立的民族语言。布依族古称“僚”。大约在宋朝时期,罗平的布依族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祖先是从贵州、广西相继迁来的。

五色花饭——彩泉漂染的绿色食品

布依族是一个充满了风情魅力的民族。每年的秋后,布依人就把上等的糯米挑选出来,到次年三月三歌会时,从山上挖回几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并从中提取出红、黄、蓝等五种颜色,并将五种色汁分别掺进糯米后,再拿到多依河边淘洗后蒸熟,五色花饭便做好了。……

五色花饭的妙处,不仅在吃的美味,更在于那制作过程中的诗意:一湾碧水随着布依少女的欢笑声被染成了五彩的颜色……

•阿昌族

阿昌族约有3.35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潞西、梁河等县。阿昌族无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以种植水稻为主,善酿酒,锻冶、纺织。阿昌族最有特点的节日是农历正月举行的“窝罗节”。

丰富多彩的阿昌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多样。男子穿蓝、黑或白色对襟上衣,着黑色裤。已婚女子一般穿长而窄的对襟衣和遮住膝盖的统裙。未婚女子则穿裤不穿裙。每逢年节,阿昌女子还要戴上银饰。男子出门则要佩戴式样美观的“阿昌刀”。

•普米族

普米族系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的后裔。现约有人口3.29万人。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兰坪、宁蒗两县,除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外,宁蒗一带的普米族还信仰藏传喇嘛教。普米族是一个生性快乐的民族,每当夜幕降临,只要有一支竹笛,普米人都可以跳起本民族的传统歌舞“查蹉”。

漂亮舒适的普米族服饰

普米族的服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女子服饰上。未婚少女在贴身衣服外面套一件红色的领褂,腰间扎花围腰。普米族女子也很重视头部的装饰,她们视头发多,辫子长为美,常把牦牛尾巴或黑丝线编进发辫中,盘在头顶上。普米女子的首饰则是不同质地的耳环、玉坠、手镯、戒指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云南 民族风情 大全

上一篇:中国伊斯兰教教派
下一篇: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