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工业
〔工匠〕青海回族手工业经营,以西宁为中心,作辐射状四面散开,几乎遍及全省农牧业区大小城镇。所从事的主要行业及工匠有:磨坊、油坊、醋房、粉坊;银匠、铜匠、铁匠(掌匠)、毡匠、鞋匠、靴匠、碗儿匠、皮匠、木匠、裱匠、掸子匠、口袋匠等等。诸匠诸业有开店经营的传统,亦有串街走巷,往来于农村牧区上门服务的特色。
〔银匠〕从事金银首饰制作。他们以风箱、小火炉、坩埚、钳子、锤子等为工具,冶炼金银,打造手镯、戒指、耳环、耳坠、簪子以及蒙古族和藏族人所喜爱的藏式戒指、耳环、奶钩、银碗、银盾等器皿及饰品。这些匠人多数通晓藏语、蒙古语,或串街走巷,或往来于农村牧区,一年四季,不辞辛劳。
〔碗儿匠〕修补瓷器家什的匠人。青海交通闭塞,瓷器价格昂贵,细瓷家什尤为稀罕,一般家户摔坏碗、盘、碟、盆,舍不得丢掉,请碗儿匠修补。碗儿匠视其破损程度,或打以锔子,或补以金属补丁,使其不散不漏,使用如初。碗儿匠凭着一副金钢钻头,还装修旧式水晶眼镜,修理其它家什器皿。
〔粉坊〕西宁及东部家业区各县镇均有当地回族经营的粉坊。主要制作粉条、粉面、粉皮等豆制品。其中的粉条分干粉条、湿粉条两种;形状有丝粉,亦有片粉。粉坊的原料是盛产于我省的豌豆,其中以白豌豆为上乘,所制粉条软硬适中,味道佳美;所制粉面白嫩精细,可用来制做西宁有名的风味小吃凉粉。
制作粉条的程序:先从豆粉中洗出淀粉,然后将糊状淀粉盛在开孔的大杓中,在开滚的大锅上一手执勺,一手不断拍打,使其顺勺底小孔流到锅里,淀粉遇开水成形,即捞出晾(晒)干。
〔醋坊〕西宁、循化、化隆等城镇均有回族醋坊。当地方言将酿制食醋的过程叫“拌醋”、“淋醋”,基本上概括了先以麦麸拌以醋头(酵母),然后酿制出醋的整个工序。
〔糖坊〕手工制作糖点的作坊,又叫糖坊铺、糖坊家。西宁、化隆、湟中等地均有回族经营的这种行业。主要原料是小米,辅料有花生仁、核桃仁、芝麻等。产品有白糖瓜、白蛋蛋糖、芝麻糖、虎皮糖、胶糖儿、窝里糕等。因受气候及消费市场的制约,糖坊生产在冬春二季比较兴旺,尤其到了春节,各种糖点成为儿童十分喜爱的吃食和人们往来相互馈赠的礼品,生意非常兴隆。
〔皮货行〕皮货加工为青海回族的主要传统手工业之一,遍及青海各地,其中以西宁、湟中鲁沙尔、湟源丹噶尔等地最为兴旺。西宁等地的回族皮匠一般为父子相传。他们中有世居当地者,亦不乏从山西、河南等地迁徒而来的匠人。回族皮匠一般以家庭作坊为生产单位,进行制革、熟皮、制作裘皮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所制牛革及各种裘皮闻名甘、青,其中所制作的紫羔皮在外省亦颇有名气。
熟皮方法:每遇暑天,将皮张放在盛硝水的大缸中浸泡,使其变软脱脂。加工皮张有牛皮、老羊皮、羊羔皮、狐皮、豹皮、猞猁皮、狼皮、熊皮、水獭皮、哈拉皮、兔皮、狗皮等。 我省畜牧业发达,旦盛产各种野牲皮张,为回族的皮货加工行 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上一篇:东西文化交流古道:丝绸之路7000公里
下一篇: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