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以及东非、西非的传播
分享到:
2010-01-26 15:44:17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1192年,穆罕默德·戈里带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向南部进军,在塔拉夫战役中,打败了德里的印度国王普里斯维。从此,德里成了穆斯林的统治区域,伊斯兰教得以更广泛地传播。1194年,戈里战败比纳尔斯和卡诺沃印度教王国。廓尔王朝后来陷入内讧,于13世纪初为中亚的花拉子模所灭

3.德里素丹诸王朝(1206~1526年)

    12世纪末13世纪初,廓尔王朝所属各地的军事将领势力大增。其中库布丁是最突出的一位。穆罕默德·戈里在1192年打败印度军队以后,任命出色的军事将领库布丁为他的代表,继续进行征服活动。库布丁为人精明,野心勃勃,他决定首先巩固自己的地位,然后再向前推进。当时戈里手下还有3位能干的将领:塔珠丁·伊尔迪兹、伊尔图玛斯和纳希鲁丁。库布丁认为要想成事,必先把这3个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他采用联姻的方式来巩固与这3人的关系。他娶塔珠丁的女儿为妻,而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纳希鲁丁,并把伊尔图玛斯招为女婿。自己的势力得以巩固后,就开始征服活动。1192年,占领河西、米鲁特、德里和兰桑堡大要塞。1206年,库布丁自立为素丹(1206~1210年在位),统治以德里为中心的北部广阔地区。此后近300年间,在德里统治的共有6个王朝,不断更迭,历史上统称为德里素丹国或德里素丹时期(1206~1526年)。

    库布丁去世后,伊尔图玛斯当政(1211~1236年)。伊尔图玛斯除了采取种种措施,巩固政权,讨伐叛军外,他获得了当时巴格达的阿拔斯哈里发穆斯坦绥尔(1226~1242年)赐封,被封为阿萨姆素丹。这种受封虽然由于巴格达哈里发大权旁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至少获得了一种承认,并表示自己的政权名义上隶属于阿拔斯哈里发中央政府。伊尔图玛斯重视发展伊斯兰教,曾在库特伯兴建了一座大清真寺,这座大寺的拱顶至今犹存。

    另一位素丹包尔本(1266~1290年)以抗击蒙古人而著称。包尔本执政前的1258年蒙古人已经攻陷阿拔斯哈里发国首都——巴格达,并且还征服了阿富汗,正进攻旁遮普。包尔本决心给予抵抗。他重新修建了拉合尔要塞,并任命其子穆罕默德为木尔坦总督,任命另一儿子布格拉·汗为木尔坦东部的沙马纳和苏纳姆总督。这两兄弟拼死抵抗,蒙古人每次来犯,都被他们合击而退。

    巴基斯坦史学家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对这些前期的德里素丹们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和高度的评价,他说:“这个王朝最能干的国王们全都是奴隶出身,他们仅仅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勇气晋升到显赫的地位。他们的成就在于,从孟加拉到喀布尔的整个北印度确立了穆斯林的统治。他们还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是以平等的机会和地位为基础的。人们在这个国家里第一次看到,出身卑微并不妨碍他担任高级官职。一个人只要具备优点,努力实现自己的目的并忠诚服务,就一定能够获得晋升的机会。从一开始,穆斯林就在军中选拔印度籍士兵,雇佣行政代理人,给予他们公民权。但是叛乱者将受到严厉镇压,无论他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穆斯林开办了学校,鼓励外籍教师来这里任教。……这些开拓者们露天祈祷,平等待人,不相信精神方面的等级制度,羡慕人的个性。”(《伊斯兰教简史》第276页)

    素丹阿老丁(1296~1316年)在位时,德里素丹国达到鼎盛时期。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活动,他派兵攻打一些独立的印度教王公,并多次远征德干,直达科佛里河流域,印度全境差不多在他的统治之下。他还多次击退蒙古人的进犯。他统一大部分印度以后。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改革行政,提高效率。他推行正式的口粮定量制度,制定粮、油、盐、布等的价格,禁止囤积居奇和黑市活动,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阿老丁去世后,发生内讧,德干各地都脱离了德里的控制。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东非 西非 伊斯兰教 传播 东南亚

上一篇:民国时期——伊斯兰教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
下一篇:《古兰经》中的人物故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