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俗
一、汉族生活习俗
饮食汉族农村群众饮食习惯为每天三餐(也有四餐的),上午9时左右吃早饭,中午12时至下午1时多左右吃中午饭,下午7时左右吃晚饭,一些地方还有吃夜餐的习惯(俗称吃添肚)。城镇居民的饭食时间与农村群众不同,早餐时间为上午7时30分至8时,中餐为11时30分至12时,晚餐为5时30分至6时30分。食粮以大米为主,配以玉米、番薯。解放前,生活贫困者日吃二餐,一些农户靠杂粮、野菜充饥。富户人家均是一日三餐,早、中餐吃稀饭,晚餐吃干饭,还有鱼肉佐餐。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好转,多数农民粮食自足,城镇居民则由国家按月供应商品粮。1978年以后,寻常人家平时也有鲜菜、鲜鱼佐餐。干部职工早餐多吃点心,生活富裕人家每逢星期日,举家到餐厅吃早餐或一顿中晚餐。
居室解放前汉族地区的住房,一部分为砖瓦房,一部分为简易瓦房,一部分为草房。家庭生活较为富裕者盖小楼及筑砖墙。房屋构造一般为二房一厅,大部分人家住在简易瓦房,生活贫困者居住草房。城镇住房比农村住房好。解放后,农户普遍盖砖木瓦房,草房逐渐少见。1978年以后,农村住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富裕农民建起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生活颇为富裕者,也盖起砖瓦房或钢筋水泥结构的平顶房。
服饰解放前,劳动人民普遍身着粗布衣服,上衣为七钮四袋(也有两袋)的长袖衣。妇女穿带襟长短衫,女子未婚时,脑后留一条长辫,系红头绳,婚后则盘辫系结,以示区别(解放后这种习俗已逐渐消失)。富贵人家的妇女,穿旗袍,戴金饰。广大群众由于生活贫苦,穿着槛褛,一衣数年,甚至有的成人衣不遮体,儿童赤身露体居多。青年学生及一般职员,穿着讲究,西装革履。乡绅穿续罗绸缎衣服、长袍、头戴礼帽。解放后,青青年学生、干部、职工多穿中山服,但农民仍着便服。布料多为斜纹布、灯芯绒、华达呢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成年人服饰不甚改变,而青年男女则喜欢穿绿色军装。1978年以后,服装种类繁多。青年女子的服装,多为涤纶、的确凉、尼龙等布料。男子穿中山服、西服。一部分青年男女还穿牛仔裤、喇叭裤等。1985年以后,男子多着西装皮鞋。女子多穿连身裙和高跟鞋,理、烫各种发型,经济条件好的,戴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