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祁连游天境 追影小子摄
“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里有成群的骏马,千万匹牛羊,马儿肥牛儿壮,羊儿的毛好似雪花亮。”这首由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歌曲,脍炙人口,将雪山银峰映照下的祁连山草原的绝美和富饶充分展现在人们眼前。
雪山、森林、草原、丹霞、峡谷、河流的完美结合,呈现给了世人一幅天然的油画,巍巍的祁连山围绕在山青水秀的美景之中,使人犹如走进天境。
祁连县因地处巍峨挺拔、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腹地而得名。物华天宝水草鲜,人杰地灵松柏繁;八宝倒淌秀丽川,黑河北上神奇险;不望牛心山顶雪,错将祁连做江南;鸟语花香三河涧,身临此地不慕仙。这就是诗人笔下的祁连。 登临卓尔山,环顾四周,处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即使相机随便拍一张,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摄影家眼中的祁连。
江南的细腻风韵、北方的粗犷神奇,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使祁连赢得了“高原明珠”和“牧区江南”的美誉。2005年祁连山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可与新西兰与澳大利亚草原相媲美,祁连风光和北欧很像,有“东方小瑞士”之美誉。
梦入祁连游天境 追影小子摄
人间天境,风光无限,加之
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祁连县
旅游开发的基础和独特魅力。
祁连古匈奴语意为“天山”,其历史悠久、境域辽阔。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地处祁连山南麓中段而得名,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风光旅游区。祁连山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托勒山横亘于县境中部,走郎南山、托勒南山、大通山绵延其间。黑河、八宝河、托勒河、默勒河流贯境内。属大陆性高寒山区气候,年均温1℃,年降水量为270-600毫米。境内景色如画、物产丰富,早在元朝就以“八宝”名闻天下,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经历代文人墨客润笔渲染,今有“天境祁连”之盛誉。
天境祁连,禀赋独特、风光无限。境内的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与天共长的“祁连林海”、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驯鹿基地、变幻多姿的“祁连石林”、历经风霜洗礼的格萨尔王边城遗址、神奇瑰丽的油葫芦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天境祁连”独具魅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而从汉代至今的一些人文轨迹遗存中可依稀辨得,这里多民族交融、多宗教传播的历史深厚,形成了以“唐蕃古道”、“阿柔部落”、“蒙古六旗”、“回族拱北”为代表的文化积淀。历史文化遗址遍布全境,主要有夏塘卡约文化遗址;隋炀帝西征古战场———覆袁川;隋唐三角城,元代峨堡古城;藏传佛教寺院———阿柔大寺;红色旅游———红军西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纪念苑……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等。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开发,这片宁静古老而又神奇的沃土已逐步成为连接河西走廊、环青海湖地区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和探险游玩、观光揽胜的绝好去处。
祁连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正在吸引着更多省内外游客的目光。为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祁连县充分利用自然赐予的优越条件,以“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为品牌,突出“祁连山下好牧场”、“祁连山下好风光”等特色,打造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这张王牌,着力开发祁连风光、草原风情、黑河峡谷探险、登山游等旅游项目。
梦入祁连游天境 追影小子摄
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原生态
旅游品牌,祁连县旅游发展呈现
新姿,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
祁连旅游业自2004年起步,针对景区空白、知名度不高的问题,祁连县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对外宣传及推广工作,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旅游规划、景区建设、宣传推介三个阶段,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短短几年时间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祁连县2005年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开发可研报告;2007年投资208.6万元的卓尔山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投资710万元修建了小东索旅游公路;2009年投资370万元修建新城区人工湖,并配备了游桥、码头、划船等基础设施,投资4000余万元的星级祁连大酒店投入使用,今年投资600余万元新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西路军、解放军二军纪念苑已竣工投入使用,在2009年投资1300万元完成部分旅游景点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开发“阿咪东索”景区、冰沟人工湖、峨堡古城景区恢复建设项目等,使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大力实施以八宝镇为核心的城镇“亮化”、“美化”工程,为省内外游客营造了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旅游环境,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祁连县以“大美青海———香港行”、“北京宣传周”、“珠三角推介会”、“兰州旅游交易会”等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金秋丰收节”等声势较大、影响深远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继祁连山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后,祁连牛心山又被评为中国百座避暑名山,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东方小瑞士”、“天境祁连”、“中国的乌拉尔”等旅游品牌也相继打响,祁连成为我省重要的国家AAAA级自然风光旅游景区和原生态旅游景区。
据了解,五年多来,祁连县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68亿元,2009年全县旅游人数达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6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55%。今年截至7月中旬共接待游客19.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79.6万元。
梦入祁连游天境 追影小子摄
祁连山风光景区旅游项目的
开发,以及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
如何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如何打
造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一
切仍然使人充满遐想。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是祁连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本和最大的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祁连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将很难恢复。这一特点决定祁连在旅游业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此,祁连县遵循在旅游开发中不毁坏生态环境,保留原汁原味的各民族风情原则,把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扶贫开发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
梦入祁连游天境 追影小子摄
以此为基础,祁连旅游业理清发展思路:
一是凭借祁连的区位优势,发挥宁张公路、二尕公路的过境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努力把祁连打造成连接青海湖、河西走廊的重要旅游中转站。
二是凭借祁连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建设牛心山、祁连山草原、卓尔山、祁连鹿场、黑河大峡谷等景区景点,重点将牛心山、祁连山草原景区打造成休闲、娱乐、体验和综合性为一体的王牌景区。
三是深度挖掘祁连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祁连旅游更具有活力和内涵。继续做好峨堡古城景区恢复开发工作,真正树立起丝绸古镇———峨堡小城镇青海“北大门”的新形象。
四是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商务、会展、论坛等会务旅游经济,把祁连打造成休闲、度假、会议于一体的极具吸引力的高原旅游胜地。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贵德旅游黄金周“揽金”已超百万元
下一篇:东方小瑞士———天境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