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概况
分享到:
2010-07-21 19:00:51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麦加第二圣城麦地那

      凡是奔赴麦加朝觐的人﹐都去过麦地那﹐每年朝觐期间在朝觐仪式开始之前和之后﹐访问麦地那的人同在麦加一样多。麦地那位于麦加之北四百公里处﹐是三面环山水草丰盛的肥沃土地﹐周围有良田和果园﹐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伊斯兰之前的名称是亚斯里布﹐公元622年先知穆圣接受真主启示从麦加向那里“迁移”﹐创立了地球上第一座伊斯兰新城﹐改名为麦地那-奈宾伊﹐意思是“先知之城”。麦加有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建造的克尔白天房﹐是世界上最吉祥的地方﹐先知穆罕默德在那里诞生﹐真主选派先知穆圣为最后使者﹐在麦加开始向他降示《古兰经》。先知穆圣和他的弟子们在麦加受到不信道者的迫害﹐真主启示他们迁移到麦地那去发展﹐那里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对伊斯兰友好的人群﹐先知穆圣在那里把《古兰经》精神转变成社会实践﹐创建了第一国穆斯林社会﹐制定了伊斯兰礼仪和社会管理法制。如果说麦加是伊斯兰的发源地﹐麦加的穆斯林是伊斯兰社会的人群基础﹐那么﹐麦地那是伊斯兰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因为在麦地那﹐先知穆圣开始向不同信仰和不同民族的人群传播伊斯兰。今天来到麦地那﹐可以处处可见多元化文明的特征﹐各民族互相尊重和宽容﹐没有固定形式的服饰和礼仪﹐行动自由﹐访问麦地那不是朝觐的内容﹐而是“谒陵”﹐向先知穆圣和先贤的陵墓做都阿宜。

     麦加-温馨提示

      麦加

     气候: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交通:沙特国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有28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

     美食:阿拉伯风味美食主菜原料主要是鱼虾及牛羊肉。饭店里虽然也有龙虾、鸽子、鸡和鸭子等,但却完全没有中国人视为珍品的“山珍海味”,更不吃熊掌、娃娃鱼、蛇、穿山甲等稀奇古怪的“野味”。

      风俗:沙特不仅禁止女士驾车,亦禁止女士与丈夫兄弟及家庭司机以外的男士同乘一车(由司机开车时,女士乘客不可坐在司机之旁),应注意避免触犯;女性外出时须披黑袍(ABAYA),否则宗教警察会前来干预。此外,沙特不允许在公众场合、景点或对某些建筑拍照,若要进行拍摄时,要千万警惕,以免被曲解拍照动机,引起麻烦。

      麦加-相关资料

      麦加七世纪初,麦加人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的冥想中创立伊斯兰教,随即以蓬勃的活力蔓延于阿拉伯半岛,遍及半个世界。波斯、巴基斯坦、印度相继由佛教之国变为“清真之国”,伊斯兰教信奉安拉为唯一之神,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高宗皇帝于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曾在京城长安接见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首领——哈里发派来中国的使节;来使谈及本国建立的经过、社会风习和宗教信仰,故中国学者一般均认为这一年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伊斯兰教的教义:伊斯兰教教派众多,教义复杂。但是其信仰原则却非常简单:一个真主,一个最后的先知。真主,阿拉伯文叫“安拉”、中国穆斯林成为“胡大”、“真主”,他是一位造物神,并具有至高无上的品性。信使者;有六位使者与安拉紧密相连,即六大使者。他们是阿丹安拉的朋友;努哈安拉的预言家;易卜拉欣安拉的至交;穆萨安拉的代言人;尔萨安拉的灵气;穆罕默德安拉的使者。在这六大使者中,穆罕默德负有最为特殊的使命。他是最后的、最伟大的使者。信天使:天使是安拉创造的,为了派遣他们传播安拉的启示,记录人们的行为。  

      麦加信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法的源泉,是穆斯林精神的灵感、慰籍的源泉。《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是完美无缺的经典。信“前定”:伊斯兰教认为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安拉的意志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前定”。西域的伊斯兰教派:传入西域的伊斯兰教派只要是逊尼派、苏菲派、什叶派。逊尼派是西域人数最多的一个伊斯兰教派,信仰《古兰经》和《圣训》。苏菲派是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宣传神秘的爱、泛神论和神智论思想,提倡内心的修炼。苏菲派无视礼拜,认为只有经过苦苦修行,经历多种阶段,才能达到人神合一的最高境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一个主要派别,什叶一词原意为“派别”,什叶派不承认奥斯曼等人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崇拜伊玛木的陵墓。公元10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已沿丝绸之路传人喀什,喀喇汗王朝将它作为国教。14世纪上半叶,由秃黑鲁帖木尔将它传人天山以北的察合台蒙古人之中。到16世纪至17世纪时,已经传遍全新疆。现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回、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等少数民族,均信仰这一宗教。

      麦加-经济

      麦加的经济极度依赖每年的朝觐活动。曾有位学者说:“麦加人不营生,只服务朝觐者。”事实上,朝觐不仅带动麦加的经济,长久以来更对希贾兹和内志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赚取朝觐利润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向朝觐者课税。大萧条期间麦加的税收大增,很多税收的项目还持续到了1972年。随着石油收益的增加,所有不必要的税收都已取消。另一种赚取朝觐利润的管道是透过服务朝觐者的方式。例如,沙国国家航空沙特阿拉伯航空自朝觐活动赚取了12%的收益。搭乘陆地交通工具到麦加的车资也有利可图;旅馆与其他寄宿公司也收入不菲。

       麦加在朝觐季节期间所赚取的利润超过一亿美元。沙乌地政府则为朝觐活动花费了五千万美元。麦加境内有一些工业与工厂,但麦加不再扮演沙国主要的经济角色;今日沙国的经济主要以石油输出为主。麦加的工业种类很少,有纺织、家具以及厨具。麦加的经济大部分还是以朝觐服务为主。麦加的水源稀少,食物必须自“舒也巴”(Shu'eyba)水厂和吉达输入。 尽管如此,麦加还是建立了许多工业。各式各样的产业自1970年以来便存续至今:波形铁皮制造、铜生产、木材商店、沙发皮套服务、植物油提炼厂、糖果制造、面粉研磨、面包烘焙、家禽养殖、冷冻食品进口、照片冲洗加工、秘书工作、冰块工厂、饮料罐制造(不含酒精)、理发、书店、旅游代办处、银行。

      麦加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大幅成长。喷射机很方便且许多人也负担得起,增加了朝觐人数。数以千计的沙乌地人每年都会负责监督管理朝觐活动,且到各大旅馆和商店去当职员,以服务朝觐者。麦加现有高速公路环绕着,且拥有购物中心与摩天大楼。

      麦加-人口

      麦加的人口密度很高。大部分长住麦加的人都住在旧城区,其中有许多人从事当地名为“朝觐工业”的行业。沙乌地朝觐部部长伊雅德·玛达尼(Iyad Madani)说:“我们从不停止准备朝觐事宜。”[34]每年朝觐者涌入麦加进行副朝。在都尔黑哲月的最后几周,平均有四百万穆斯林抵达麦加进行大朝。

      朝觐者来自不同族群与背景,主要来自非洲、中非、东南亚、欧洲以及中东。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干脆留在麦加,定居下来。因此,麦加的族群比其他的沙乌地城市还要多元,文化也更兼容并蓄。此外,过去五十年来的石油收益也带来了数十万名移民劳工。 

      麦加-语言

      麦加拥有特有的区域方言,称为希贾兹方言或麦加方言。麦加方言经常被视为阿拉伯语里最正统的方言之一。

      希贾兹方言的发音在某些方面和波湾方言有所不同。古典阿拉伯语的字母 qaaf(ق)发成 /g/,即“get”里的音。希贾兹阿拉伯语对于字母 ğim(ج)的发音也较保守,和古典阿拉伯语时期的有声硬腭爆破音 /ɟ/ 和硬腭化塞音 /gʲ/ 相近。这两个音被专家视为古典阿拉伯语里的正统发音。这表示希贾兹地区许多方言在发 ğim 时都发成 /g/ 或 /ʒ/。某些人则把齿间音 /θ/ 发成 /t/ 或 /s/。

     希贾兹方言也吸收了来自其他阿拉伯语方言的元素,包括黎凡特阿拉伯语和埃及阿拉伯语。 

      麦加-教育

      麦加的正式教育在奥斯曼帝国晚期开始,并由哈希姆统治阶层延续下去。首先改善麦加教育的人是吉达商人穆罕默德·阿里·宰纳勒·里阿(Muhammad ʿAlī Zaynal Riḍā)。他于1911到1912年间在麦加创立了“成功学校”(Madrasat al-Falāḥ),耗资400,000英镑。

      麦加有很多公立与私立学校,分成男校和女校。2005年,麦加共有532所男子公私立学校,女子则有681所。[42]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学语言都是阿拉伯语,同时着重第二语言英语。但是有些外国人设立的私立学校,例如国际学校,则使用英语教学。国际学校也允许男女合校。

      至于高等教育,麦加只有一所大学,即诸城之母大学,1949年创立时名为“沙里亚学院”,1979年转型为公立大学,1981年改为今天的校名。 

     麦加-通讯

      沙乌地政府很早就注重麦加的电信通讯了。阿布杜·亚济兹国王大力推动电信通讯,因为他知道电信很方便而且有利于统治。胡笙国王主政期间麦加约有二十支电话;1936年增加到了450支,大约占了全国电话总数的一半。当时电话线已连接至吉达和塔伊夫,但尚未延伸至首都利雅德。到了1985年,麦加和其他的沙乌地城市一样,拥有最现代化的电话、电报交换设备、收音机和电视。

     在哈希姆家族统治下,希贾兹地区建置了有限的无线通讯。1929年,希贾兹地区许多城镇架设了无线通讯用的基地台,到了1932年已能发挥全部功能。战争期间的通讯网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快地获得大幅度的扩充与改善。自此之后,无线通讯被用来引导朝觐者,以及对朝觐者进行广播。这项服务于1950年开始,起初报道阿拉法特平原的朝觐实况。到了1957年,“无线麦加”成为中东地区功率最强的电台,高达50千瓦;后来还增强到450千瓦。一开始无线麦加并不播音乐,而是采渐进的方式增加播放的次数。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麦加 概况

上一篇:麦纳麦概况
下一篇:吉尔吉斯斯坦攻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