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物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立了县民族艺术团,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抽调专门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收集、整理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公布。张家川“花儿”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张家川回族口弦、付川小曲已被列为市级非保项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办、文化旅游、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多方协调增派公安干警、保安、工作人员在马家塬遗址坚持常年24小时值班,并向省上争取40万元监控设施,确保了该遗址的安全。建立了严格的馆藏文物管理制度,确定专人对馆藏文物进行全天候的看护,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验收。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多方筹措,投资700万元修建了县民族博物馆,目前已投入使用。
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向好。紧紧围绕把我县建设成为“天水市特色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先行、设施配套、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马家塬遗址为依托,以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节庆活动为纽带的开发格局,开辟了以宣化冈拱北为龙头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线,以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自然观光旅游线和以马家塬遗址为龙头的历史文化景观旅游线。完成了《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的初审,近日将进行终审。从2007年开始,县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每年列支1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硬化了景区道路,制作了旅游标识牌,修建了桥梁。结合马鹿乡长宁村新农村试点工作,规划建成了13户“农家乐”项目,开发渔塘20亩,供游客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