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谨守拜功,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事务多么繁忙,尤其是主麻日,除妇女、小孩外,凡12岁以上的男子一般都要到礼拜寺参加聚礼。
三亚回民村是宋元年间形成的,据回新村老人说,回新村过去就叫“所三亚里”或“三亚村”。据考证,“所三亚”一词是由回族话“崧占亚”、“所占亚”和“托占亚”音译而来,“所占亚”其意思是番人的草窝、水源和居住地,是当时信仰伊斯兰教人的居住所,至今三亚的回族话里还保留着这一词语。
回民村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近年在回新村发现的“拱北墓群”占地150亩,该墓群是宋代到近代穆斯林的墓地,内有许多中外学者、文人的陵墓,从古墓的形制、纹饰、碑文书写来看,与陵水英州、藤桥出土的古墓群很相似,只是年代较近些。和三亚其他古墓群相比,“拱北墓群”种类多,规模大,墓座完整又集中。
三亚市原有6处伊斯兰教古墓群,除回新村的“拱北墓群”外,还有藤桥番岭坡伊斯兰古墓群保存得相对完好。这一墓群是一处迄今为止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墓地。古墓群位于番岭坡海滩沙丘上,其占地范围21.1亩,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目前仍有墓碑的墓尚有42座,墓茔坐北朝南,墓碑正向西方,碑上雕刻圆月、卷云、花朵、生命树等图案,碑文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阳刻。经考古专家考证,这片穆斯林墓葬为唐宋时代古墓,其墓和墓碑均用海边的珊瑚石制作堆砌,带有早期海洋文化墓葬特色。
三亚回民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指数居三亚农村地区之首,三亚农村人均收入8500元,而回民村人均收入却高出2000元。对这个结果,我很好奇,了解了其中原由后,豁然开朗。回民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运输业、旅游、工艺品产销、餐饮业、家庭旅馆业以及瓜菜种植等,回民主要经营的企业有水晶厂、珠宝商场、橡胶加工厂等。三亚回民的勤劳朴实、强烈的商品意识加上恪守信誉的品质,是他们赢得富裕生活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了,生活提高了,三亚回民在教育上的投入更大了。为了鼓励和培养新一代,回辉村成立了一个“兴学会”,每年高考后,兴学会都会举行一次盛会,欢送“金榜题名”的学生,并且对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目前两个村已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学生380人,出国留学生213名。
从回民村走出的最大的官
三亚之行最重要的任务是寻访穆斯林,而我到三亚认识的第一个回民就是从三亚回族村走出的最大的官——海南省原政协副主席林安彬。70余岁的林主席中等身材,皮肤微黑,脸上回族特征明显,目光深邃。与他交谈,他身上谦和、质朴的品行让我深感亲切。我说:“你是三亚回族中最大的官,你是我们回族人的骄傲。”他谦和地笑笑,说:“我只是一个回族劳动人民的儿子,是党和人民把我从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培养成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现在我已经退休了,又是一个老百姓了。”他向我介绍了很多三亚回族的情况,到了分手时,似乎还意犹未尽,他邀请我们第二天到他家去做客。
第二天上午,我们乘坐的车刚停在林主席家门口,林主席就迎了上来。他家是一座3层高的楼,不像村里其他楼房高达阔绰,室内的摆设也是清洁简单。林主席给我们端上各种热带水果招待我们,他告诉我们这些水果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怪不得与超市买来的味道不同。家里的桌子上摆着一张他家的全家福,家庭成员都身着回族服饰,满面幸福。林主席是个感恩重情的人,谈起家常,一开口总是对母亲的念念不忘。他说他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你是回族贫苦人家的儿子,从小立志做人,长大要好好做事。”母亲的话深深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他说从那时起他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要发奋读书,学好本领。几十年来妈妈的话时常在他的耳边回响。
他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1959年7月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成为海南回族的第一个大学生。1963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工作,经过多个岗位的磨练,1998年起担任政协海南省第三、四届副主席。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回族的优良传统都在他身上得到了融合体现。他30多年的工作经历,深得大家认可,他被人们称为一个难得的好领导。身为一个回族干部,他不光是关注本民族的事情。早在海南建省以前,林主席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分管教育卫生的副州长。他走遍黎村苗寨,深入到全州9个县(区)调查研究,了解民族文化教育,实地解决同区民族教育的实际问题。在他的奔波努力下,这些地区的升学率逐年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海南建省,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后,他调任三亚工作,他根据三亚基础教育差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积极倡议全社会关心教育、捐资助学、集资改危,并带头捐款,从而解决了各乡镇中小学校教室危旧和办公条件差的问题。后来他先后担任了三亚市政协主席和三亚人大常委会主任,抓住制约影响三亚开发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组织调研视察,并提出来了开发三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他的调研成果和建议多被采纳。他为民族团结稳定大局也是尽职尽责。林主席回忆他最难忘的一件事:1994年3月20日,杨兰镇的回汉族村庄发生了群众械斗及非法拘禁事件,有6名杨兰镇的汉族群众被回新村群众拘禁了。根据市委决定,林主席亲自带领工作组进驻杨兰镇回新村开展调解劝服工作。他多次召开各种组织和各界人士会议,挨家挨户地找群众谈话,宣传民族团结意义和国家法律法规,讲清事件的危害和后果。在那些日子里,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通宵达旦不能合眼,连续做了三天工作。第三天晚上9时,他又带工作组赶往清真寺,准备找村干部和阿訇等人开会。在半路上被一大群妇女包围,无法前往,只好改到小学校去开会。村干部和阿訇都来了,还有不少村民群众,他站在人群中间,用洪亮的家乡话对村民说:“回族汉族各民族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只有搞好团结才能稳定发展。谁破坏团结就是破坏稳定和发展,被扣的6名汉族群众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抓扣他们是违法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如果你们不放人,我就绝不离开。”他边说边流泪。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场的群众终于被感动了,主动交出了被扣的人质。
退休之后的林主席颐养天年,在他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树木。我们应邀参观了他家后院的果园,院子里开着红白两色的三角梅,还有芒果树、菠萝蜜、番石榴等这些平时只有在超市才能见到的热带水果。我对林主席说:“你忙了一辈子,现在可以享享清福了。”他说:“虽然已经退休了,当了一辈子人民勤务员,乡亲大大小小的事还是会挂在我的心上的,只要大家有所需要,我还会尽我所能的。”(洪梅香)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