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向优质化和多样化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700多万吨,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45多万吨,涌现了双汇肉制品、莲花味精、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等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25%和60%。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永城辣椒、淮阳黄花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河阴石榴、宁陵酥梨、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腊梅、焦作四大杯药等名优特农产品驰名中外。2005年,“两个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4039.00千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4.3%;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林业发发展步伐加快。其中林业育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这一。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60.07万公顷,全省新发展速生丰产用树林27.0万亩,经济林58.5万亩。
农业税: 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良种补贴,对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技,仅粮食直补和免征农业税就使全省农民人均增收42.98元。
河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常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棉花、油料、水果、烟叶、肉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位。河南不仅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高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业,全省以建设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格局。蔬菜、瓜类、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居全国前列,其中牧业产值、增加值等8项指标居全国首位。着力对40家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促进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链条,提高了附加值。培育了莲花味精、金象麦业、南阳天冠、漯河双汇、华英肉鸭、郑州花花牛、思念、三全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漯河双汇集团产品种类已达600多种,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华英集团肉鸭加工系列产品达200多种,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郑州花花牛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000吨左右,跻身全国乳品加工企业10强。目前全省拥有火腿肠、味精、速冻食品、方便面等30多类优势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分别为70%、44%、46%和25%。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05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原煤、铝、黄金、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棉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彩色玻壳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彩”彩色显像管玻壳、“双汇”火腿肠、“新飞”电冰箱、“CLFG”浮法玻璃、“东方红”柴油机、“许继”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等名牌产品在全国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
河南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建立了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至2005年底有上市公司38家,上市股票39支,其中A股32支,H股4支。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农机制造企业,平项山神马帘子布集团是中国最大帘子布生产企业,周口莲华味精公司产量居亚洲第一位,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之一。一批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型拖拉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40%,帘子布占35%,彩色玻壳占70%。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居全国第1位,卷烟、化肥、原煤、平板玻璃在全国居第2位,大中型拖拉机居第3位,纱、水泥居第4位,发电量、原油、天然气、通讯电缆、轮胎、化学纤维、家用电冰箱、饮料酒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均居前10位。我省是华中电网重要的火电基地之一,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864万千瓦,居全国第5位。随着工业生产的逐步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