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河南省生产总值105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3.0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539.3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152.83亿元,增长12.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1236元,突破1000美元。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67.95元,比上年增长64.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2%和75%。自“九五”时期,河南三次产业的构成由二、一、三格局演变为二、三、一格局,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3:48.9:31.8变化为17.5:52.6:29.2。目前,河南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化省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向优质化和多样化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10,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年粮食产量4582万吨,比上年增长7.6%,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700多万吨,肉类加工能力达到4582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45万吨,涌现了双汇肉制品、莲花味精、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等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在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25%和60%。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灵宝苹果、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2005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3.8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3.86千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7934.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309.53万台,比上年增长5.8%,农用运输车202.26万辆,比上年增长4.1%;农村用电量172.1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