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堡子清真寺重建竣工
分享到:
2010-12-19 21:58:38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2010年12月18日,临夏市堡子清真寺重建竣工。

 临夏堡子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由临洮“五九海里发”马得清倡导修建,民国18年(1929年)遭兵燹后,由民族资本家马辅臣(马矿务)置地10亩并主持修建,文革期间又遭劫难。1979年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后,才得以恢复。于1980年重建,3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清真寺各种设施已不能满足群众开展日常宗教生活及培养人才的需要。2009年经寺管会筹划,报请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动工修建。工程自2009年4月1日动工以来,至2010年10月20日竣工,历时一年半。新建的清真寺共投资800多万元,占地7亩,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集礼拜殿、教学楼、宿舍楼、图书室、微机室、水房、餐厅等设施为一体,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将为周围信教群众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堡子寺的动工修建,牵动着该坊群众和全国各地穆斯林同胞的心,受到各方关注,大家纷纷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光本坊群众捐款250多万元;兰州、西宁、格尔木及临夏的教友捐助200多万元;曾在该寺求学,现在广州、义乌、宁波、杭州等地经商的教友为报答培育之恩,反哺清真寺建设,共捐款100多万元,有力的支援了工程的顺利建设。可以说,堡子清真寺的修建凝聚了广大穆斯林的心血和汗水,寄托了广大穆斯林的美好希望和心愿,体现了临夏穆斯林关心教门发展,情系民族教育的博大情怀。由于全体“者麻提”的不懈努力,今天一座庄严雄伟、功能齐全、风格鲜明,集礼拜殿、教学楼等设施于一体的清真寺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临夏穆斯林宗教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兰郎公路回藏风情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过去,临夏堡子清真寺曾聚集了一批致力于教门发展的“阿林”,在推进经堂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马希庆阿訇任堡子寺教长时,为了实现先师马天民阿訇全面改进经堂教育的夙愿,和马德清、王永贤等阿訇勇挑重担、广收学子、严谨治学、编写教材,把临夏经堂教育推进了一大步,使当时的堡子清真寺在西北经堂教育中颇具盛名。

     多年来,堡子清真寺继承先辈光荣传统,立足于培养宗教知识全面、适应时代要求的民族人才,狠抓基础教学,注重经堂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在教学中坚持中阿并重、宗教知识和社会知识并举,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循序渐进,针对在传统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经堂语为主,现代阿语为辅,注重词法和语法,狠抓基础课程。在词法、语法、修辞学、教法、认主学、经注学、圣训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伊斯兰概论、历史、伦理学方面的课程, 逐步形成了一套集传统科目和新科目为一体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特点,将其或培养成阿訇学者,或留学深造当翻译,或搞商贸流通任经理,努力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教学方法上,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2007年开始补充了汉语教学,并开设了微机课。2008年建立了图书馆,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在师资队伍方面,要求教员在加强经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社会知识,拓宽知识面。同时,吸纳部分开过学的阿訇到本寺任教,以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满足教学需要,从而使教员队伍相对稳定,为教学提供了师资支持。在学生管理方面,一是严把学生入学关,该寺75%以上的学生为高中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员的质量。二是严格考试制度,以考促学,每周进行小结,实行“一月一考”。三是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使他们排除干扰、安心学习。自1989年开始,在临夏首开清真寺派出留学生的先河,先后向巴基斯坦、埃及、约旦、阿联酋等国输送了50多名留学生,现在好多学生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学者、阿訇、翻译和公司经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临夏堡子清真寺能够积极借鉴其他清真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使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堡子清真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2010年12月18日,临夏市堡子清真寺重建竣工典礼。
 


 

2010年12月18日,临夏市堡子清真寺重建竣工典礼,当日,青海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西宁南关清真寺教长、穆斯林在线伊玛目金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沃尔滋。
 



在喜庆的时刻,“纳手”(不同于握手)并互道赛俩目,这是高贵者的礼仪。


 

2010年12月18日,临夏市堡子清真寺重建竣工典礼。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临夏市 堡子 清真寺 重建

上一篇:杭州市伊协举行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
下一篇:浙江省伊斯兰教协会筹备组成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