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寿县回族溯源
分享到:
2010-12-19 23:11:16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点击:
    (五)

  迁入安徽北部之部分回民, 称出自山西洪桐县或山东枣林庄。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志》载, 此处曾为一移民转运站, 凡被迁之人不管原籍何处, 一律贯称为“ 洪桐” 。回族多喜植枣, 榴, 不少回民家谱载其家也总与枣林庄、枣林树、石榴园有关。

  回族在迁入和发展过程中, 融合了不少汉族成份, 如通婚等, 亦融合了其它兄弟民族成份。

  寿县陶店回族乡有前陶、后陶之分, 系一脉相传, 后有陶姓与回族通婚而久成回族, 前后陶分开。怀远回汉乡李姓回民与邻村汉族亦如是。

  长丰县杨氏回族占多数, 杨氏祖上本汉族, 后因与回族通婚而饭依伊斯兰教, 久之成回族, 其子孙仍信教不替。肥东吴姓回民亦如此。清初, 肥东吴姓人到定远县二龙张场给一张姓回族打长工, 张姓视其为人憨厚, 招纳为婿, 一切习俗随回族。自此, 后裔致为回族, 至今沿袭。

  利辛县郭楼回汉村有回汉族郭氏, 且辈份、世系相同, 缘因明成化年间, 郭楼一汉族青年已与邻村汉族姑娘订婚, 后因避战乱逃至淮河南岸的贾家冲, 与一回族姑娘结合。动乱之后偕妻返家, 又娶原订亲汉族姑娘。回族妻生二子, 定二子仍回族汉族妻生子仍为汉族,此后一家世系两个民族, 世代相传。郭楼因此又称得“ 回汉郭楼” 。

  在元朝的屯田兵中, 尤其是新附军中, 不少其他兄弟民族如维吾尔人、西夏党项人、蒙古人等一同融为回族。

  《嘉山县志稿》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 甘肃回民马化龙在金积堡今宁夏境内聚众起义, 被诬为“ 回匪” 。遭镇压失败后, 义军纷逃, 一部入边疆, 一部流入内地(江西、安徽)。李鸿章下令不准留居回民。随之,安徽巡抚委托凤阳道周天爵于明光勒石冲街,禁止回民在明光留, 其“ 永不留回” 石于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四月十一日焚裂于明光大火(民间传说此碑直至奉军南下, 有马姓回民营长下令砸毁)。怀远也有此样碑, 明令从怀远到蒙城“ 永不留回” 。这部回民不知所终。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 1988年 第03期》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安徽 寿县 回族 溯源

上一篇:伊斯兰教
下一篇:《中国穆斯林》杂志简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