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古兰经》手抄本现身东乡,或为最老
分享到:
2010-12-17 19:24:51 【来源:兰州晨报】 点击:

12月上旬,在我省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发现了一部极其珍贵的约千年以前的《古兰经》手抄本。近日,由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该手抄本进行初步鉴定,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对开页经文。记者 刘小雷 摄

 

这部手抄本《古兰经》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纸张均起始于公元8-9世纪,综合该手抄本的书法字体、纸张、彩绘、传承信息、成书及修补的时间差等,专家判断其抄写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有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现保存于东乡县坪庄乡哈穆则岭拱北。该拱北始建于1425年,陵墓主人为元朝至元六年(1340年)来中国传教的阿拉伯穆斯林学者哈穆则。据现在保管者马清芳阿訇介绍,经书溯源有序,口耳相传,代有承传,是由哈穆则从撒马尔罕长途跋涉来中国西域传教时带来的,东乡族祖祖辈辈把这部《古兰经》手抄本看作他们的民族之魂和传世瑰宝。此说在东乡县县志和有关东乡族历史文化史料中亦有佐证。



古老的装订


 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该经书篇幅之长,规格之大,是国内《古兰经》手抄本中非常罕见的珍品,是我省东乡族迁徙史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对研究东乡族族源历史及我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本大书悄然静寂展开

  12月9日,记者与甘肃省民委古籍办、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虎隆及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张志忠教授同行,去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一睹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

  汽车出东乡县城,向南沿白三公路(锁南白家岭至广河三甲集)行约8公里,就可以看到公路右侧山丘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拱北院落,绿色琉璃瓦金顶(墓亭)、牌坊门、砖雕照壁映入眼帘,这就是谈及东乡族起源必须提及的东乡族最古老的宗教名胜——哈穆则岭拱北。

  哈穆则岭拱北的马清芳阿訇打开保险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从层层丝绸包裹中,捧出了这本珍贵的《古兰经》手抄本。

封面外观


  一本大书悄然静寂地在墨绿色的绒布上展开,散发着神秘古老的意味。

  两位教授悉心辨析着经书上每一页的字符、图案,不时念诵着其中的阿拉伯语单词和句子,与马清芳阿訇交流。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千年 古兰经

上一篇:个税改革最早明年推出 月入3800元将少交155元
下一篇:昆明200名商户与40余市场保安发生械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