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阿訇伊力亚斯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游客讲解伊斯兰历史。西宁的表情摄
送走游客后,我们的谈话在可供上百人学习的阿訇进修班教室里进行。这里,无数的经卷典籍整齐地摆放在一张张课桌上,室内散着淡淡的油墨清香。已经在这个大寺学习三年的伊力亚斯阿訇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使他并不因未完成高中学业而产生遗憾。虽然当时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他的班主任曾多次挽留他希望他能继续学业,但出身于穆斯林家庭的他毅然选择了走进信仰的神殿,将一生交付给圣职,替圣传道。他规划的理想人生目标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和教义广为传播。
伊力亚斯阿訇说,在这个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许多人心底没有敬畏,道德没有底线,几乎是什么都敢做,甚至有时完全不计后果。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以及时行乐的颓废心度来生活,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度日,实在是令人惋惜和痛心。伊力亚斯阿訇说他将竭尽所能,来感化和宣讲。
自从进入清真寺学习十几年以来,伊力亚斯阿訇基本没有休息过,信仰的力量促使他全身心地投入这份神圣的事业。然而自己选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他自己剃了头发穿起长袍进入清真寺学习《古兰经》的第一天起,他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和浮躁,有时一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的理想在空荡荡的大寺里根本无法实现。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在日复一日的做礼拜,研读教义的过程中,他深深沉浸其中,深刻体会到其间的快乐和幸福,强烈的归属感让他自豪而坚定。尤其是在信仰薄弱的地区宣教,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需要他承受的更多,却也他深更加深刻地体验了人生付出的愉悦。
80后阿訇伊力亚斯与游客交流。西宁的表情摄
人没有信仰是可悲的。伊力亚斯阿訇说。
伊力亚斯阿訇尤其难忘在广州街头所亲见的一幕。那是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太太,她原是一个无神论者,后来皈依了基督,虔诚的她一个人在车站或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自发宣传教义,面对许多人的质问、不解甚至是斥责时,她耐心地劝导和解释,勇敢地面对和担当。那一刻,伊力亚斯阿訇被那位老妇深深震憾。一个年逾半百的老妇对信仰尚能如此,伊力亚斯阿訇在为有些地道的穆斯林没有信仰感到可悲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他说:“穆罕默德先知给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指引了光明的前进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与他的伙伴们一起前行。”
上一篇:东稍门的双膝
下一篇:杭州市伊协举行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