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淋:空姐摄影人美丽也敬业
分享到:
2010-11-29 18:55:22 【来源:山西新闻网】 点击:
 王淋:我在没学摄影之前就知道王小慧老师。说来很巧,我的本名是“王天惠”,和她只一字之差,后来改名才叫“王淋”的。当时看了报上对她的介绍,我就觉得她很优秀,从照片中她的服饰来看,她也很有品位,是我欣赏的那类女人。我刚到美院上课不久就赶上她来美院做讲座,除了在幻灯片里放她的作品外,她还讲了她的爱情、婚姻和爱人的不幸。我对她又有了另外的了解,感动于她对爱情的执著,更为她感到悲伤。并不是因为我们都是天津人,我才喜欢她欣赏她;也不是因为她在摄影界的知名度,我就盲目崇拜她;而是因为她是个有思想又勤奋的女人,在某些方面我把她当榜样去学习。“鱼的记忆只有三秒,爱过后就忘记了”,我19岁进入乘务队,看得最多感触最多的就是身边同事的爱情故事了。我思想比较传统,这组作品是在对当今社会上速食爱情的不理解的前提里滋生出来的。


  三晋都市报:摄影给了你什么,又让你失去了什么?

  王淋:摄影给了我更多精神上的愉悦,还让我认识了很多搞摄影搞艺术的朋友,这是最大的收获。至于失去,谁都知道摄影器材和胶片都是价格不菲的,作为空乘我们的薪金还可以,以前我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到大商场买品牌,对护肤品的投资更是大方,每周定期做脸部和头发护理。但自从接触了摄影,我不再在这些方面浪费金钱和时间了。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要多看书、看画册甚至看电影来提高自己的视觉能力。这些改变,不知算不算摄影让我失去的。

  三晋都市报:从肖像到观念再到纪实,沿着这样一条摄影轨迹走过来,再往后会是什么?

  王淋:“从肖像到观念再到纪实”?对不起,我更正一下您的说法。我在学校的毕业作品第一次到平遥参展的就是观念作品。一组是“福,禄,寿,喜”系列,把最常见的水井盖上的字巧妙地换成了有中国特点的几个字,后来被学校选送参加了2002年上海双年展学生展区的展览。另一组是女性人体,结合了东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在人像摄影杂志里获奖,被艺术人体年鉴做过封面。至于拍肖像是因为一位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姐妹之约一起完成的一个项目。她做文字采访,我拍肖像。后来拍到一定量的时候就拿出来做了展览并出了画册。拍空姐生活是和拍肖像与做观念的作品同时进行的,没有主次与先后之分。我觉得这并不相互影响,反而可以共同提高,因为摄影的构图、色彩、光影,无论什么类型的作品都是离不开的。而且把肖像和纪实的片子里融入观念才可以让片子更耐看。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空姐

上一篇:无锡:700家清真拉面馆遍布锡城 回族同胞创造别样风景
下一篇:保北抗日“回民支队”:百战百胜 无攻不克的铁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