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山区的沙连堡、阿什努、德恒隆等三个乡,聚居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穆斯林族群——讲藏语的穆斯林。有的人习惯称他们为“藏回”。可能这样的称法还有待商榷,但至少从某种含义上为我们揭露了这群特殊族群复杂而丰富的身份,在他们身上到底存在什么特殊的原因让他们变的如此特殊,在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的大前提下为什么这群藏人的信仰发生了转变?这的确耐人寻味。
首先要谈到一个重要人物马来迟(1681年—1766年),经名阿卜杜勒·哈里姆,回族,祖籍陕西长安,后迁居到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就是他把伊斯兰教传入了卡力岗的藏人聚居地,改变了他们固有的信仰。
马来迟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马从善,明诰授建武将军。其父马家梭,为武拔贡,因其家富冠河州,人称“马十万”。马来迟于清康熙20年(1681年)出生,不久,其父的商店被火烧毁,喜忧之间,对子叹曰:“汝命运不佳,将仅有之产业,悉遭火化,汝何来其迟也”,故后为其起名“来迟”。8岁时,马来迟即被送到青海民和县米拉沟亲戚家生活,并在该地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和宗教常识,后读完经堂大学课程,18岁时成为阿訇。马来迟先后在青海、甘肃等地清真寺任开学阿訇,时达30年之久。
清雍正6年(1728年),马来迟随来河州的一阿拉伯人谢赫·艾祖占伯勒去麦加朝觐。朝圣期间,马来迟访问了许多阿拉伯地区,认识了很多伊斯兰教领袖,向他们请教教义教法。清雍正12年(1734年),马来迟由海路经香港、广州回国,往返历时6年多。回国后,他在青海循化等地传教,信众在树尔湾修建清真寺,请他设帐讲学。后应邀到云南、河南、陕西等地清真寺任教长,并传授伊斯兰教学理,受到各地穆斯林的拥护,成为当时西北著名阿訇之一。
清乾隆21年(1756年)以来,经他传教,青海卡力岗地区的部分藏族群众亦归信了伊斯兰教。相传在清乾隆前期,他们还是地地道道的藏族,信仰佛教,有了儿子要送到寺院当喇嘛,有了钱财要送到寺院里作布施。就在这时甘肃伊斯兰史上教称“花寺太爷”的马来迟(属虎非耶教派)。他来到卡力岗藏族地区传教,可是一开始便遭到了藏民们的抵制。马来迟显出了种种神功奇迹,终于使当地人折服,信奉了伊斯兰教。
这里至今流传着马来迟劝服卡力岗藏人的种种传说。有一次,有位房东故意将坏鸡蛋和好鸡蛋混在一起煮熟送上,结果马来迟将坏的放在一边,把好的吃了。这位房东才知道马来迟确是圣人。还有,马来迟一开始便要求新的伊斯兰教徒不准吃猪肉,也不准家里养猪,而且要改掉过去不穿裤子的习俗,一律穿上裤子。新的教徒们说:“不吃猪肉可以,但养猪行不行?穿裤子不习惯怎么办?”马来迟考虑到当地长期形成的固有习俗,适当地让步说:“猪肉绝对不能吃,暂时养猪还可以;平是不穿裤子也可以,但主麻日必须穿上。”新的教徒们这才皆大欢喜地接受了。于是他们彻底放弃了藏传佛教而信仰了伊斯兰教。不久,他们又逐渐地不养猪和穿上裤子了。(这些简单的举动让藏人动了心,怎么说他们那,哎)
《青海化隆县志》记“清末民初,甘肃省临夏马来迟到青海化隆县卡力岗地区藏民中传教,许多藏民改信伊斯兰教,并放弃原来与佛教有关的名字,随阿訇姓马”。《化隆县志》记,卡力岗的德恒隆乡德一村村民自称祖上原为汉族,迁徙至此皈依伊斯兰后,全部改姓马。一位村民说自己原来姓韩,后改姓马。该文注释还说,这位村民叫“马克功,他说这个村有汉族、藏族,全部改姓马”。
由于受马来迟的影响,青海化隆卡力岗地区的村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村里的清真寺也都有悠久历史,和富有浓郁阿拉伯特征的穹顶、塔楼的清真寺建筑不同,这里的清真寺远远看去更像佛教寺庙,也没有绚丽的色彩,一律的土黄色,走进里面才能看得出是清真寺。
据民间传说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马来迟在青海循化传教期间,化隆、贵德地地藏族群众信封喇嘛教。有一天马来迟行至化隆县境内黄河沿,准备渡河,适逢该地藏族群众迎接活佛求雨,不让马来迟用船渡黄河。马来迟无法,就骑着马渡过黄河,祈雨群众和活佛见马来迟过了河,面不改色,如履平地,非常惊异,便提出十条难题,要求马来迟答复,并要他祈雨。马来迟除将问题一一解答外,念经祈祷,果然下了一场大雨。于是该地藏族群众对马来迟很钦佩,也非常尊重。马来迟借此机会向该地区群众不断宣传伊斯兰教。经过几年艰苦说教,终于使这里一部分藏族群众昄依了伊斯兰教。(祈雨对佛教的大成就者来说不是难事啊,为什么让外道占先了那,摘到这里我感觉好遗憾啊)
如果到卡力岗访问就会发现,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讲的却是一口非常地道的藏语方言,年轻人还能用汉语交谈几句。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是藏族,后来才皈依了真主。
在他们身上还保留着大量藏族生活习俗的遗风。藏族妇女从河、泉里不是挑水,而是用桶或皮袋背水,回族则是挑水或用牲口驮水,这是众所周知的风俗。可是卡力岗的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背水。日常用具如铜壶、龙碗等也与藏族相同。尤其是婚礼更与藏族近似,而与回族习俗大相径庭。新郎骑马到新娘家迎娶新娘,而亲朋好友纷纷前来恭喜,高歌藏族群众喜闻乐见的酒曲,一派粗犷热烈的气氛。
然而,他们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却是坚定不移,主麻日准时上清真寺作礼拜。平日不吃猪肉,不吸烟,不喝酒,一切都按《古兰经》上规定的去做。
如此看来,卡力岗人是保留了部分藏族习俗,而又真正加入回族队伍的藏族人。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笔者注:在佛教昌盛的安多地区出现藏人信伊斯兰教的现象的确值得佛教各个人士深思啊,为什么他们要抛弃珍贵的佛法三宝,投入外道的怀抱,佛教人士需要在传教方面向马来迟这样的伊斯兰传教者学习啊,他们确实有自己独到的摄受技巧。值得大家去深深思考。。。。。。。。
上一篇:藏族还是回族——独特的卡力岗人
下一篇:蒙古族穆斯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