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仪式开始时,由阿訇念"尼卡哈"(喜经)。大意是:
"众归信的人啊!你们当敬畏安拉,切实地敬畏他。你们当致死谨守伊斯兰。
众归信的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真主,他从一个人上创造了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上创造了男人和女人。
众归信的人啊!你们当敬畏真主-你们以他的名义而互相要求权利,并尊敬血亲。
众归信的人啊!万赞全归真主,他是婚姻成为人们所遵循的圣条。延续生命传宗接代的途径。值此吉时良辰,以尊贵的古兰经为凭,以双方的长辈、众亲友和媒人为证;×××的儿子×××和×××的女儿×××从此刻起,正式结为夫妻,愿真主赐给他们俩永久的幸福,"啊米乃"(请主允准) !"
阿訇坐在上席,左右陪着证婚人和双方的父亲,新郎新娘跪听阿訇的教导。阿訇颂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并用汉语讲解其大意。开始的祝福词为"万能的主,感谢你的恩典,请你成全、护佑两人的婚姻完美幸福,"然后对新人进行教育,大意是"结婚是从幼年迈入成人的一个庄严仪式,从此应承担起人生的重大责任,严守正道,勤俭持家,夫妻恩爱,孝顺父母,关爱兄妹,善待亲友。"接着,由家长进行训诫,告之教养子女的不易,缔结家庭之艰辛,待人接物之复杂等道理。此后阿訇问新郎:"你愿意娶×××为妻吗?新郎立即应答"我愿意娶她为妻。"再问新娘你愿意嫁×××吗?新娘答"我愿意"。接着交换纪念品。最后,阿訇庄重宣布:"从今日起,你俩结为夫妻,恩爱相处,白头到老。"证婚仪式后双方家长将两家早已准备的红枣,花生、核桃、糖果撒向新娘新郎,表示感激真主赐给良缘,并预祝新娘新郎永结同心,早生贵子。这被称之为"撒喜"。
庄严的婚礼仪式,突出了婚姻关系的神圣,以信仰和爱为核心的伊斯兰精神沐浴爱情之花是再相宜不过了。在阿訇的主持下,面对双方父母、众多亲友,即将结为伴侣的男女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对方,并对彼此的一生应负的责任作出庄严的承诺。在众人双手前伸,虔诚的一声"阿弥乃"(您主准我所求)的祈祷中,完成神圣的仪式。一对相爱着的人将携手踏上生命的新途,对之无不让人感动,无不让人从心底发出衷心的祝福。
晚上开始闹洞房,多为青年男女参加,新娘新郎要按众人的要求表演节目。
第二天早晨,新郎新娘沐浴净身后,对父母、亲友,说赛俩目认亲,新娘在致上赛俩目后,要充满感情地长长叫一声尊称,长辈高兴地给予应答,并将早准备好的钱、首饰等物赠与新娘,这一礼俗称叩头。叩完头后要摆针线。人们细心地观赏着一件件刺绣作品,对新娘的手艺作着评判。如果得到众人的夸奖,男女双方的家人都觉得非常的光彩。这种挑剔的评判,不但影响着新娘的声誉,无形中推动了刺绣这门民间工艺的发展,它在一代代女人的传承中流成了一条美丽的河。
这一天娘家人来"送饭"即吃席,亲友要道喜,男方家设席大宴宾客。当包子上桌后新娘新郎要给每位亲友道赛俩目问候。夫妻二人男左女右小指相勾,同用一双筷子挟起包子呈让,以此检验夫妻的和谐和默契,接到包子后亲友们纷纷拿钱馈赠新人,并用最美丽的语言祝贺着永久的幸福。
席毕男方要给女方的母亲等至亲长辈抬"奶母",主要是钱、布料、茶。女方要给公婆媒人等抬针线,来而有往的礼节、深深的感谢,在完美的仪式中得到表达。
第三天新娘新郎回亲,娘家设宴招待。
有些人家新娘娶进了门,从当天晚上开始,专门邀请"曲把式",唱宴席曲。宴席曲在表示祝贺的表礼中开始。
今是今来古时今,
阿丹出世到如今,
热索里留下了媒人的根。
天上无云不下雨,
地下无媒不成亲……
从人类的婚姻根底说起,对媒人、新人、父母、家人一一用最优美生动的语言,最吉祥幸福的押韵词句加以礼赞。表礼后开始演唱。宴席曲有独唱、对唱、中间伴以舞蹈,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增加了婚礼的喜庆气氛,如有一首赞美新婚夫妇的宴席曲中唱到:
恭喜茶喜大恭喜,
东家交了好运气,
女婿娃干散新媳妇俊,
杨宗保娶了穆桂英。
从开场时的祝词唱到赞美新娘新郎,再唱出祝福全家的和目睦和发达,无不表现着回族人民对待生活,追求美好幸福的昂扬精神。给沉浸在欢乐喜庆气氛中的婚礼锦上添花,喜中加乐。曲把式们唱了一曲又一曲,那悠扬动听的歌声为祥和的古老乡村夜晚平添了许多浪漫而迷人的民风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