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庄重的成丁礼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男子十二岁,女子九岁,即为"出幼",而进入成年。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和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女人开始戴盖头,男子则施行割礼。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指男孩割掉包皮的仪式。
施行割包皮手术,过去都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称其为"逊乃巴巴。"其方法有的采用简单的冰冻麻醉法,然后用专用刀割之;有的用夹板夹好,用上麻醉药品,再行手术。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回族群众一般都把小孩送到医院进行手术,这样既安全卫生,又有利于伤口愈合。
回族人对"割礼"为标志的成年礼非常讲究,气氛隆重。行礼这天,家中要给孩子着新装,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訇念经,过"尔麦里",亲友要带礼物祝贺。
割礼,这项源自于古阿拉伯半岛,至今仍在全世界的穆斯林民族和犹太民族中普遍流行的古老习俗,在门源的回族中仍有广泛的传播,做为一个男性从儿童迈向少年担负起神圣宗教使命的成年礼,在回族的人生中是一个标志性的礼仪行为。
三、吉庆的结婚礼
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恋爱与婚姻都是在不违反伦理道德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此前提下人们才会做出爱谁,与谁结婚的选择。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对婚姻加着了一份宗教的虔诚和庄严,对婚姻持有更加神圣的态度。
回族人最普遍的是实行族内通婚。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在本族内部选择,如果是跨族际的婚姻,对方必须"随回民",这是回族与其它民族间嫁与娶的先决条件。所谓"随回民",主要指的是信仰上的皈依和生活习俗上的一些改变。这也是回族这个以分散为主要居住形式,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处在其它强大民族的汪洋大海中而不被同化的根本所在。回族人的信仰是深入到骨髓的,有些人为了婚姻爱情,表面上会暂时放弃信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信仰往往会从意识深处复活,就会展现民间常说的"回回朝东走,转过就是西"的信仰终极归宿。
过去回族人结婚年龄都很小。男十五,女十三就婚嫁者相当普遍。由于年龄过小,没有自主择偶的能力,婚姻由媒人牵线,家长做主,恋爱是属于婚后才有的一种美好和美丽,爱情是婚姻前提下诞生的一腔情愫和一生守望。
解放后,依照《婚姻法》的规定年龄结婚,但非常重视婚姻家庭的回族人,除极少数正在求学等特殊情况者例外,绝大多数青年男女,一达到结婚年龄,都要结婚成家。
回族中绝少特别超龄不结婚者,更没有身心健康但终身不婚的独身者。离异或者配偶去逝,一般都要再娶或再嫁,六七十岁的老人结婚在当地一点也不奇怪,这既有生活上的需要,也有宗教上依据。伊斯兰教认为,全美的礼拜,要以全美的家庭生活为前提,所以具备健康条件的回族老人,不会放弃对幸福婚姻生活的追求。
当代回族的婚俗主要有这样的几道程序。首先是提亲。当青年男子相中某一女子后,或男女双方经过一段了解达到两情相悦时,由男方聘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提亲时携带着伏茶、冰糖、桂圆、布料、四件礼品,以示对女方的诚心。如果女方家满意这门亲事,就会高高兴兴收下礼物,否则,会婉言谢绝,由媒人退回礼物。当女方同意后,男女双方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了解和接触后,待双方基本愿意结为百年之好时,男方家就会主动提出"定亲",当地人所谓的"吃茶"。
"吃茶"时讲究男方要送茶叶、衣物、布料、化妆品和一二千元现金,女方宰鸡、煮肉盛情款待男方来宾,并相应回赠衣服、鞋袜等,同时确定送大礼的日期。
送大礼的日子定在结婚前不久,女方提出所要彩礼、聘金的数目,由媒人出面协商,双方家长再经过一番友好的"讨价还价",达成共识,方可置办结婚礼品。一般情况下,男方除家具、家用电器、首饰等物品外,还要为女方添置若干套成衣、布料及化妆品,并给女方一定数目的聘金。
回族人讲究礼数,注重体面,子女的婚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视为头等大事。一旦他们到了婚嫁年龄,父母就会托人说媒。而生活在现代的回族男女青年,则更多地希望通过自由恋爱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即便是如此,也不忘中间有一个为神圣爱情婚姻作证的见证人。条件成熟后,按老规矩,请来媒人提亲、订婚,举办传统而又热闹的婚礼。
做媒,在回族人而言,它不是职业,人们也不图财物。他们认为这是一项高尚的功德,如果成全了三对以上美满的婚姻,就相当于积了修建一座清真寺的功德,会受到后世的好报,所以只要有人请求担当"月老",人们就会欣然承担这份使命。
生养、婚嫁,延续生命的大事。把婚嫁视作神圣天命的回族人的婚礼,在宗教的庄严中举行,在热烈喜庆的气氛里成全着一对新人的百年好合。他们的婚礼日大多选在伊斯兰教吉庆的"主麻日"(礼拜五)或阴历双日。结婚的前一天,双方家中都要请阿訇、亲友、庄邻念亥听,祈祷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并设宴招待。结婚这一天,新娘新郎都洗大净,因为姑娘即将出嫁,所以洗大净也叫做"离娘水"。大净洗完后,请年长的妇女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开脸",即用交叉的丝线绞掉新娘脸上的汗毛,盘上新娘头,这意味着对少女时代的告别。男方家的亲友给新郎披红挂彩。
当挽着彩带礼花的接亲车到达新娘家门口时,鞭炮响起来了,两名美丽少妇端着大红盘中的糖果,撒向了迎亲队伍,这一迎宾仪式有一个寓意深美的名称叫"接果子"。接下来新女婿在陪客(伴郎)的陪伴下向新娘家的亲友一一致赛俩目认亲,一声"俺赛俩目尔来昆目","尔来昆赛俩目"。意为"愿真主赐给你平安吉祥","愿真主也给你同样的回赐"的相互亲切祝愿中接纳了这一位新添的亲人。随后宾主在礼让祝福中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