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大家庭里健康成长
分享到:
2010-10-25 20:08:36 【来源:红河日报】 点击:

红河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0多人,面向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国内学生中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藏、回、苗、彝、哈尼等,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2﹪。校党委根据学校地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来源地广的特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作为校党委的重要任务来抓,共同唱响民族团结的颂歌。 

  一是校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刻体会到,搞好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委的主导地位,也要特别注重社会各界的有效参与,努力形成两者有机结合的全新工作格局;形成校内到校外的良性循环,老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的融合交流,才能编织出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校园。今年中秋前期沙甸镇党委、政府及宗教界人士到校了解以沙甸镇回族学生为多数的回族学生在斋月节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听完学校对回族学生在斋月期间的安排后,沙甸镇党委、政府及宗教界人士感谢学校尊重回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及习俗,以人为本,尽力为回族学生在斋月节中提供方便。  

  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分制管理。

  三是创新载体,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学会和协会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校内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目前,设在学校的以科研和学术为主的少数民族学会有哈尼学会、彝学会;以学生为主自发成立的少数民族社团有苗族协会、阿语协会、大学生多彩红盟民族文化交流协会。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准入与准出途径宽泛,不同民族的学生凭兴趣就能加入其中,各民族学生有机融合在一起,社团实质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互通有无、相互学习,紧密团结,充分发挥了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有效的民族团结促进功能,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与平时耳闻目染很难达到的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弘扬与传承。

  学校还积极创新载体,支持学会和协会开展活动,哈尼学会和彝学会开展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研究,杨六金教授出版了《古代血缘的标志--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何作庆教授出版了《陆疆侨乡名村--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等。学生社团在学校的引导、支持和鼓励下也开展了大量的活动,通过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沟通,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让大家在参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享受到民族文化大餐的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和团结。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民族 大家庭里 健康成长

上一篇:青海祁连县野牛沟局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
下一篇:青海积石峡水电站右岸厂区道路坍塌8人失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