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沙甸区 共创和谐美景
分享到:
2010-10-25 20:15:49 【来源:红河日报】 点击:

个旧市沙甸区地处昆河公路的咽喉要道,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群的重要腹地。

  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回族聚居地,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集聚地,居住在这里的广大回族人民和各民族兄弟一道,怀着对党和国家无比真挚的爱,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描绘着美好前景。如今,随着穆斯林大街新区、沙甸大清真寺等一大批具有伊斯兰民族风情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的建成,沙甸区以一个新兴小城镇的崭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建最好的回族文化旅游小镇!这是沙甸人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沙甸区党委以安定团结为基础、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带领全区人民团结奋进、共创和谐美景。 



  沙甸区辖沙甸回族乡、新沙甸回族乡、金川回族乡及冲坡哨彝族乡4个乡,全区总面积27.5平方公里,总人口14502人,居住着回、彝、苗、壮、汉等10个民族,其中近90%是回族。

  近年来,沙甸区党委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党政一班人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民族团结工作抓好抓实。

  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区党委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以安定团结为基础,以发展 经济为中心,以党的领导作保证,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沙甸”的指导思想,通过制定党委扩大会议事制度,积极发挥各乡、村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作用,集思广益。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利用广播电视站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党建工作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沙甸区现已成为个旧市北郊工业经济区——铅、锌、锡、银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形成规模的企业多达20多家。

  在民族团结工作中,该区党委始终把经济建设置于中心地位,从实际出发,以乡镇集体企业为龙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

  围绕农业支柱产业,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如重点加大对好牛干巴厂、老二干巴厂的扶持力度,推进产、加、销一条龙,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大力扶持现有的规模养殖牛、羊户,扩大养殖规模,确保质量。 同时,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家庭养殖洋鸭,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足够的加工原料,确保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保持在5%。

  面对金融危机对该区工业经济的冲击,区党委带领企业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为重点,积极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带动企业调结构、促转型,确保全区经济实现良性发展。截至2010年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7823万元,同比增加84.38%;上交税金276万元,同比持平。

  目前,全区非公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非公经济收入占沙甸全区经济总收入的90%以上,真正成为沙甸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一年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中,沙甸区依托区位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启动了旅游小镇建设项目。

  针对沙甸区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区这一实际,区党委按照“抓机遇、促商贸、治污染、上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出“一街三区”(穆斯林大街,特色餐饮业区,行政办公区,特色商品、文化休闲区)的构想,跳出单一的“有色产业”,向商贸旅游业拓展。沙甸区城镇建设工作得到了迅速开展,穆斯林大街、正道路、迎宾大道、川兴路、区党政办公大楼、大清真寺等已竣工投入使用。乡企办公综合大楼、回族医院、回族文化馆、文体中心、和谐广场等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建设当中……一系列的建设让沙甸一天天在变美丽,给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带来无穷的惊喜,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区党委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千方百计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群众收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建立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多层次、多角度地抓沙甸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环境优美宜人、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沙甸区,正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个旧市

上一篇:宝丰穆斯林“说和室”“说”出和谐一片天
下一篇:宁夏银川穆斯林代表团到浙江嘉兴考察清真寺建设情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