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思索/风蚀日晒中多少艳彩最终褪色/可只有洁白/能永不在磨难中退缩/或许/就因为如此吧/我的阿达才具有着坚忍不拔的品格/我常思索/人世间有多少污痕需要去洗濯/直到洁白/才是这种辛劳的终结……”在杨峰的诗意感染下,近日我采访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回族诗人杨峰。
1946年杨峰出生在奇台县一个回族家庭,他们家的生活异常艰辛。少年时期的杨峰为了生计,随父在甘肃陇西、新疆东疆一带颠簸闯荡,回族牧羊人那委婉动人的“花儿”时时萦绕在杨峰的心头。
他14岁时怀揣一本字典,孤身一人来到乌鲁木齐市的一家印刷厂当了学徒工,沸腾的工人生活感染着他,杨峰开始想着写些东西。他用微薄的工资收入买书自学,不久,他开始了以反映工人生活为主的诗歌创作。1972年,他从工厂进入新疆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经过数年辛勤努力,杨峰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浓郁民族风格和鲜活生活气息的诗歌作品,后结集为《故乡的新月》,在疆内外文坛产生了影响。他还创作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啊,伊犁河》,撰写发表了十几万字的文学评论和民族文化史研究论文,出版了散文集《托克马克之恋》。2006年出版的《遥远的撒马尔罕》,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
读杨峰的诗,你无需预先知道作者的族别,只要一接触他那别有风味的诗作,你就会立即感受到那种特殊的“回回味”儿。如《唱给花儿的歌》:站在云端里唱一首/能让山川添春色/唱啊/唱美好的理想/唱崭新的生活/谁不知道/咱回族人民心中的“花儿”/多似天山瑞雪/美如绿洲春叶……
综观杨峰的诗歌,我们不时会感受到其中有上世纪50年代著名诗人闻捷那种反映新疆少数民族新生活的气息,富有民族情感的地域特色;感受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郭小川、贺敬之那种高扬时代精神,赞颂民族风骨以及雄浑豪放、激越昂扬诗风对他的影响;感受到艾青对人生、命运不懈地追寻和深沉隽永的诗风对他的影响;甚至还能感受到诗人臧克家的含蓄精练,李瑛的精巧秀丽等诗风对他的影响。
杨峰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伊犁河》即将出版。他说这部小说是联系新疆和中亚的历史,写中亚地区和新疆的多民族生活,从多个侧面表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