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首届中国·阿尔寨文化节的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哈斯额尔敦在鄂托克旗考察期间,首次在位于该旗的阿尔巴斯山的岩壁上发现刻有回鹘体蒙古文“岩文”,岩文内容还涉及到了蒙古帝国玉玺印文。
回鹘体蒙古文是改良自回鹘文字的传统蒙古文字,属拼音文字类型,脱胎自粟特——回鹘字母系统,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成为13世纪至16世纪末期的传统蒙古文字。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期,造新体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作为元朝法定文字。16世纪—17世纪回鹘体蒙古文经过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成为今天通行的蒙古文直接前身。据了解,现存最早的回鹘体蒙古文,见于约刻于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碑。在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寺内至今还保留有大量的回鹘体蒙古文榜题,而回鹘体蒙古文“岩文”的发现,尚属首次。
首届中国·阿尔寨文化节期间,哈斯额尔敦教授受邀参加阿尔寨文化高层论坛,在观看“鄂托克旗岩画图片展览”时,一幅照片上隐隐约约的三行回鹘体蒙古文岩文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后随同有关专家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在阿尔巴斯山中的猫儿沟支沟阿玛乌苏沟(行政区划为棋盘井镇乌仁都西嘎查)中发现了两处蒙古文岩文以及藏文岩文和佛塔、法轮、人面像等岩画。哈斯额尔敦教授说:“这两处岩文,一处刻的是地地道道的回鹘体蒙古文,另一处刻的是较晚期的蒙古文,其内容是佛教的咒文六字真言。”基于回鹘体蒙古文岩文的内容现在还不能定论,哈斯额尔敦教授表示:“它是一幅年代久远的回鹘体蒙古文岩文,研究价值很高,我们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继续仔细解读和深入研究,这对于鄂托克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研究蒙古文字的发展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鄂托克旗地方志办公室副译审仁钦道尔吉介绍,在梵蒂冈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封1246年大蒙古帝国可汗贵由致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国书,国书还盖有大蒙古帝国的玉玺,这是目前发现的大蒙古帝国唯一玉玺印文。(作者:刘杰峰 赛音毕力格)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中国最大回族聚居区加快在伊斯兰国家布局产品展销中心
下一篇:沧州全国回族书画摄影展举行 首次举办的国家级回族文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