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3月20日开始,历时7年零5个月的伊拉克战争在2010年9月2日结束了。美国为此付出了5000人阵亡、3.2万人受伤和7000多亿美元军费的代价。
虽然在阿富汗的攻势还将继续,但是攻势也只是为了大退却――在中东的全面退却。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声称,驻伊拉克美军的作战任务结束,他的责任是振兴美国经济。
奥巴马是否能够在战争和经济之间选择一个转身?
或者只是在中东和东亚之间选择一个转身?
笔者试图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待美国在中东退却产生的连锁反应。
其实以基督教文化的掠夺特性看,第一个转身无非说说而已。基督西方对中东伊斯兰教的“十字军”征讨至今发生十次了,没有完胜,但是也没有失败。也就是说,美国无需在战争和经济上作出抉择,对于战争的放弃是对基督教的背弃,也是美国灭亡的前兆,这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不可能做出的抉择。
分析第十次“十字军”征讨,为美国悲观的人们有所总结:
1、战争迫使美国付出巨额的军费消耗了国力,伊战开支已超过越战争和韩战费用,引发重创美国的金融危机;
2、战争让美国民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政府不断地提升税收又引发国内关于“联邦政府”的角色之争,“茶党”和“咖啡党”先后兴起,国家分裂成为美国社会现实性的威胁;
3、战争削弱了美国“软实力”,国际警察的形象扭曲,国际秩序因之重新洗牌,美国即是穆斯林的公敌,原有的同盟体系也正在瓦解。
也许是吧,但是美国人放弃了战争手段了吗?人们可以期待美国人立地成佛了吗?
为美国乐观的人们说,美国在中东有所收获,例如:
1、毁灭了前伊拉克,杀其总统,建立了死亡威慑,它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一种警示;
2、在中东建立了亲美政权,就象征服日本一样,获得随时都可以支取的战争红利;
3、在大西洋的北约和亚太的“日美安保条约”之间巩固了“两洋战略”要冲地域的控制;
4、掌握了伊拉克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确保了石油美元。
尤其是,必须承认一点,美国政治具有自我批判的特性,无论是韩战,是越战,还是伊战,都能够把握主动转身的机遇。在大趋势上,美国固然无法摆脱逐步衰落的走势,但是在局部时段内美国依然保持着一个高雅的、不可战胜的姿态。奥巴马为什么必须引导美国在战争与经济之间做一个转身呢?
以基督教文化的掠夺特性看第二个转身却是真实的。经济大危机的解决最终必须以战争的方式才能得到解决,经济大危机的解决必须寻找一个替罪者,这个替罪者必须具备完全对抗性的能量。30年代经济危机的替罪者是希特勒的德国,8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替罪者是苏联和日本,21世纪初叶的经济危机的替罪者又是谁?
世事洞明者当然明白,这个替罪者只能在东亚寻找,甚至可以非常明白地说,就是日本或中国。这就是美国在中东和东亚之间选择一个转身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一观点的阐述,笔者曾经以《证疑:华盛顿舞剑意在日本》予以说明。但是日本显然不愿意束手待毙,于是其后出现了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抓扣中国渔民和渔船的事件。诸多评论认为这是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争端,其实看小了,这是日本大祸临头之际一种企图侥幸的自我保护,事件的真实目的是把战争的祸水引向中国。
中美之间虎视眈眈,高手的对阵是一门完整的战争艺术。中美对抗的玄妙甚至表现在战争艺术上,因为两个国家和民族对战争的理解完全不同。这时候蹲在美国一边的日本着急起来,为战争投下一个诱饵,它的最佳构想是把日美即将举行的军事演习变成一场真正的中美战争。
当然,没有战争实力的日本人是太天真了;
当然,美国人吞下中国30多年的血汗成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事情,它不能不挖空心思;
当然,中国人必须明白自己危险的处境,必须做好牺牲西安以东城市和30年建设成果的准备,一旦出手绝不犹豫,在这里任何关于仁义道德的述说都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百年耻辱史重演。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是犹太国家
下一篇:民调显示多数阿拉伯民众对伊朗持负面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