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罗马尼亚,吉普赛人的贫困率是该国平均水平的3倍,预期寿命低、文盲率高,在有些地区,吉普赛人的失业率甚至达到了100%。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之后,政府不得不计划制定政策让吉普赛人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但反吉普赛人的浪潮却令这些举措的成效变得十分有限。
罗马尼亚人现在可以借用法国驱逐罗姆人的举措证明任何指望吉普赛人融入欧洲社会的举措不过是乌托邦似的幻想。
至于法国,欧洲绿党领导人丹尼尔·科恩-本尼特说:“萨科齐已经在采取愚蠢的法国式的反吉普赛行径”。最新的民调显示,法国社会因这一举措正频临分裂,本尼特的这一言论似乎在说一半的法国人都是傻瓜。
文章指出,我们要审视1912、1938和1940年通过的三部旨在反吉普赛人的法律,看到当时法国人强烈的排外情绪和面临的战争威胁,此外,法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让政府对保持一个以法国人为主导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大国表示担忧。
虽然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并没有面临战争威胁,但经济停滞不前、民众对未来期望的降低,同时政府还必须应对增进民族认同和维护国家安全间的角力。
文章最后称,这是对萨科齐的嘲讽和对罗姆人的祝愿:长期以来因“民主赤字”而饱受批评的欧盟,将可能成为欧洲大陆最后一批无国籍流浪者的捍卫者。
资料:流浪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最初住在印度北部,十世纪时开始迁移,以至于流落到世界各地。英国人误以为这些游民是从埃及来的, 埃及(Egypt) 与吉普赛(Gypsy )两个词的英文拼法的确十分相近, 因而就叫他们“Gypsy”。
吉普赛人则自称“罗姆”(rom)。据考证,“罗姆”源自于古印度的“多姆族”(印度北部),多姆族大多是歌舞者和占卜者。多姆族原居住在印度中部德干高原。公元十二世纪左右,由于长久的战乱,造成本地居民流漓失所;高尔王朝的大举入侵,更使多姆人大规模地向外迁徙。一部分人在印度境内流浪,一部分人向境外迁徙。向境外迁徙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印度出发,经波斯、土耳其进入欧洲;他们首先到达希腊,然后转道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希米亚、德国;到德国后,一部分人去丹麦、瑞典、芬兰、挪威,一部分人去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另一条是从印度到波斯,然后到达亚美尼亚,又经俄罗斯到达欧洲,流浪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国。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