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穆斯林
分享到:
2010-08-21 19:11:51 【来源:伊斯兰之光】 点击:

关于南方

  大家都很关心,南方的穆斯林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身居南方的白润生阿訇在主麻的宣讲中半是告诫半是感叹地说,南方穆斯林不是要换人了!

  他接着便引用了《古兰》的明文:“真主必定不变更任何民族的状况,直至他们变更自己的状况。”(古兰13:11)

  从上个主麻日到这个主麻日,从广州的怀圣寺到上海的沪西清真寺,在一个礼拜的时间内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抑或是有限的南方穆斯林兄弟们。情况基本上如白阿訇所说。

  其实,这里所说的南方还不仅仅指地理上的长江以南,有人证实在山东的某个清真寺里只有一个阿訇留守在那里。安徽籍穆斯林朋友也有家乡的回回几十万,而信仰者能有几人的感叹。南方成了泛泛而指的一个概念。即使在西北,又有谁能估计信仰的流失与信仰的建设孰快孰慢?谁能肯定西北一定在南方之外呢?

  换人之说,令人惊心。

  南方的老人

  走在广州的光塔路上,你很难想象当年番坊的盛景。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记述道:

“各地伊斯兰教商贾既多居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伊斯兰教判官一人,依伊斯兰教风俗治理穆斯林。判官每星期必有数日专与穆斯林共同祈愿,朗读先圣戒训。终讲时,辄与祈愿者共为伊斯兰教苏丹祝福。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一切皆依《古兰》、圣训及伊斯兰教习惯行事。”有些学者认为,坊之体制正是形成于此。

  彼时苏莱曼走在这条街上,就是走在他熟悉的穆斯林小区,邦克声按时响起,人们鱼贯而入清真寺作礼拜清真食品供应充足,他如鱼得水。今非昔比。今时,这里不过是一条老街道,和其它老街一样狭小拥挤,只有星期五主麻前,维族人短暂的巴扎和身后的光塔表明这里的文化特征。

  闻名遐迩的光塔和光塔寺历经时代更叠,惯看秋月春花。虽然还有穆斯林在此礼五番拜,虽然主麻的一天大殿内外都跪满了人,但这里更多地只是作为一个礼拜殿而存在。所谓坊的职能已所剩无几了。因为聚居于此的回回人日益减少,因为居住在此的穆斯林多是些耄耋老者,番客后代中那些精明能干的青年们多数已经丧失了信仰,他们远离了他们认为的迷信,的的确确成为被换的一代。

  在南方,穆斯林的葬礼、对亡人的纪念多是在清真寺举行。来办事的人自然以老人为主,一方面年轻人工作忙,一方面他们也不以为然。怀圣寺内专门有一处开经的厅堂,连着灶房。诵经毕即于此开席,每席十桌。这样的举措使得老人们很欣慰,归真时能得到很好的,合适的埋葬。在这方面,清真寺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落实民族政策后,南方各地近年来也程度不同地得到了政府划拨的回民公墓。公墓为当地伊协管理,客死者、死刑犯人都被葬于此。在泉州的陈埭,情况有所不同,据说当地有一条回民亦要火化的政策,这令老成达师范的毕业生丁金顺等人惶恐不安。他们担心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如同当年的大哲学家李贽遗嘱后人的一样,按穆斯林的葬礼埋葬自己,成了教门薄弱地区的老人们的最后念想。

  在南方,这些工作完全靠伊协来做。

  我们此次南来受到各地伊协的热情款待。令人感触颇深的有两点:一是南方有着北方少有的热情,二是事在人为。

  比如说广州伊协,每年都要赔很多钱去开怀圣寺对面的那家清真餐馆,为的是外地穆斯林来到广州有个方便生活的去处,更为本地的那些老人们提供一个吃茶与社交的场所。伊协的办公室主任马成坚在主麻的那天请我们在此吃早茶,楼上楼下坐满了老爷爷、老奶奶们。在我们向他们道色俩目时,有很多人面露惊喜,也有老人很及时地回了色俩目。随后,我用粤语向他们问好,气氛顿时高涨了起来。南人不习北音,交流略显困难。席间我们了解到同席的几个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做苦力的,他们很想去西北看看。主麻时我们看到几个老人来礼主麻拜,恍惚间,我

仿佛是在我的坊上,他们就是我那五番不撇的父老(此时,大殿内外跪满了世界各地年青的穆斯林)。

  广州伊协还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工作,他们认助了宁夏西吉县吊嘴小学的100名贫困生,每年为每名学生援助300元,直到小学毕业。此外,杨棠副会长、何世务副秘书长、马成坚主任、王官雪、张建军、王文杰诸阿訇也认助了7名小学生。这反映了穆斯林应有的责任和道义。评说现状时,大家有一种共识——当前的没落态势皆因教育失当所致。

  南方的青年

  大浪淘沙之后,要么是消声匿迹,要么是纯粹的金子。这就是伊斯俩目与南方的互动结局。也就是最终的换人。金子就是有坚定信仰的青年。

  有人会问,他们存在吗?

  是的,他们不仅存在,而且堪为新一代中国穆斯林之表率。他们恪守教规,富有知识,胸怀宽阔,目光远大。仅就我们走访的地区来看,像上海,像陈埭,你都能碰到他们自信的目光。

陈埭的丁鸿章就是这样,说起话来侃侃而谈,颇有麦地那大学宣教者的风采。适值暑假,我们在陈埭清真寺里见到他和他的伙伴们。这群年轻人凭着某种机缘得以在世界各地学习伊斯兰的知识,扎下了伊麻尼的根子。谈起对未来陈埭伊玛目的要求,小伙子们认为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至少懂英语和阿语,灵活务实的年轻人。如果是从西北请,最好不要有教派观念的。他们是我们惯常说的新穆斯林,和所谓父传子受的穆斯林不同。不用背负

传统的积弊,能够画最好的画。所以厦门的伊玛目薛阿訇觉得“在南方陈埭最有希望”。

  上海的穆斯林青年基本上是内地到沪的和新近入教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里,开放与兼收并蓄是其基本特征。对不同信仰的公平对待使青年们显得很活跃。在一次出行中,博士苏翰问的士司机浦东队最近一场比赛的结果,司机说:“有什么用,没有用的。看它干什么。”苏翰说:“有盖特呀!”“有什么区别?”“盖特是穆斯林呀”。我们都笑了起来。感觉他们是无拘束地生活在这里。苏的妻子也是一位虔诚的汉族穆斯林,计算机专业博士他们和几个大学生共同开发了一套《伊斯兰知识查询系统》。装有这个系统的计算机放在上海的几个

清真寺里,进寺礼拜的人可以随手触屏,阅读、聆听。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显示了上海穆斯林的气派。

  越来越多的青年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着,利用业余时间习学教门,探讨问题。我们在上海的短暂逗留中,有机会和几个青年座谈。话题很广泛,谈到刊物就谈到传播,谈到传播就谈到传播物件,谈到青年,谈到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认为身处上海这样的前沿地带比在内地更适于他们信仰的建设。丰富的信息,现代社会的问题,宗教的本质等等相综合,最后就有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在青年问题上,他们认为,中国穆斯林明显

缺乏有效的服务与宣传。从而导致误解,带来隔阂,甚至被一些心理阴暗的人肆意攻击,使悲剧不断上演。作为其中的一员,他们正为改良而努力。

  在南方的这一段时日,使人更加深刻地理解到青年就是教门的未来。

  南方的伊玛目

  在酷热的夏天,我们的旅行路线是从一个清真寺到另一个清真寺。我们依次到过的是广州的怀圣寺、濠畔清真寺、泉州的清净寺、陈埭清真寺、厦门清真寺、上海的沪西清真寺、小桃园清真女寺、小桃园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和浦东清真寺。总的来看,南方清真寺的伊玛目多是年富力强,知识丰富的阿。

  怀圣寺的伊玛目是济南人王官雪,他与妻小一起南下广州,受聘于此。礼完晌礼,我们到阿訇的房间小坐。风扇呼呼地吹着,案上的书页随风作响。汗水淋漓的阿訇正跟戴着雪白头巾的妻子商议着有关女子学习班的事情。他的妻子也是经学班的毕业生,学习班由她负责。据介绍,穆斯林女子在广州生活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坐公共汽车时容易受到搔扰。白帽子和白头巾往往被人当成西北人的标志,有好心人甚至劝我们晚上尽量不要外出,令人无言以对。在这样的环境下,戴头巾自然需要非常的勇气办学习班不知会遇到多少难题。而王阿訇作为一个伊玛目,也没有内地前呼后拥的场面。这是可以想象的,内地人称伊玛目为“阿訇爷”,在这里他们更多像是一个服务人员。

  不知道这种位置上的变化,暗示着什么。没有丰富的知识,光有献身精神在南方是很难立足的。

  广东省伊协的有关领导对于他们所聘用阿訇的知识水平很赞赏,他们还拿出今年6月7日的一份《关于表彰王文杰、王官雪两位阿訇的决定》为左证。《决定》指出:二位王阿訇“于今年分别代表广东省穆斯林赴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和全国伊斯兰教‘卧尔兹’演讲比赛中均表现出色,成绩优异,经研究给予表彰,以资鼓励。”

  《决定》还详细叙述了二人获奖的情况。王文杰阿訇是解放以来,第一个个人出资又代表广东省穆斯林参加中国伊协朝觐团,既是成员,又是阿文和英文翻译员,身兼两职,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是代表中国朝觐团第一次参加世界伊盟举办的伊斯兰教文化论坛讲座,并即席发言,获得好评;同时也代表中国朝觐团第一次参加伊斯兰教文化知识竞赛,在来自世界54个国家300多名代表参加的笔试竞赛中,成绩优异,名列第十三名,得到表扬,并获得100利雅尔奖金。王文杰阿訇参加上述两项目的活动,是我国朝觐史上的第一次,这不仅为我国穆斯林争光,同时也为我广东穆斯林争光。为此,我会特此表彰颁发奖状和奖金300元,以资奖励。”

  “王官雪阿訇于今年5月17日至19日,代表广东省穆斯林赴北京参加由中国伊协举办的全国第三届伊斯兰教‘卧尔兹’演讲比赛,演讲的题目是《让礼拜帽靓起来》,成绩优异,名列第六名,荣获优秀奖。这是我省首次参加全国性的卧尔兹演讲比赛,而且成绩突出,为我广东穆斯林争光。为此,我会特此表彰,颁发奖状和奖金200元,以资奖励。”

  确实,他们是凭知识博得青睐。另一方面只要“为我广东穆斯林争光”便能得到表彰的举措实在值得各地效仿。

  因为没有“阿訇爷”的排场,南方伊玛目的“平民意识”特强。厦门清真寺的伊玛目薛路军说:“你就得跟是朋友一样。”其实他本人看上去就像是邻居家那哥们儿。自打97年被厦门市从北京交流到这儿以来,至今未曾回家。呆在厦门他觉得还行,只是要开展工作就不能用内地的老办法了,必须使对方觉得你和他是心与心的交流。初次见到他是在泉州闻名中外的清净寺里。当时,我们正参观著名的艾苏大殿遗址时,他带着三个阿拉伯小伙子也在寺里参观,看他和福建省伊协会长黄秋润很熟稔地漫谈的样子,我们只当他是一个翻译。与旁边青海去的清净寺的伊玛

目马斌克谨严的神态截然相反。

  在我们接触到的几个伊玛目中,广东伊协副会长杨棠和上海伊协会长白润生是最负盛名的两位。这一老一少分别是南方老一辈和新一辈伊玛目的代表。杨棠阿訇和他的同事们顽强地拓展了穆斯林在广州的生存空间。他现任濠畔清真寺的教长,这座小巧玲珑的寺院旁边有一栋五层大楼现在归还给了清真寺,不久的将来,这里或许为中外穆斯林所熟悉,因为此地是拟议中的穆斯林服务中心。从他们以往的作为来看,祈主慈悯,将来广州将有一番新气象。

  上海能激起人的很高想象。自专制打破以来,上海便屡出大阿訇。哈德成、达浦生创办了成达师范、买俊三办了印书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穆斯林的局面,影响深远。那么,站在时代的前沿,白润生这一辈人将以他们的形式完成什么样的使命?

  沪西清真寺是一座精致的白色的阿拉伯式建筑。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大殿小了一些,以致在上海也不能容纳主麻的礼拜者,人一直要跪到院子里。院子也不甚大,拜后的人们或互致问候,谈论时事。或查看计算机,阅读墙报。或谈经论道,辨析是非。熙熙攘攘地站了一院。而那个下巴留着短须,戴着近视眼镜,穿着白袍,从容穿梭于人群之间的人便是伊玛目白润生了。他好像熟悉每个人的情况,或轻声询问,或朗声说笑,气氛宜人。加上墙外维族人的主麻巴扎(广州的主麻巴扎以小商品为主,上海的以饮食为主),不禁令人想起坊之与穆民的意义。

   关于坊的过去与未来是一个最值得探讨的话题。在当今的形势下怎么样发挥坊的功能,即白润生说的小区服务

功能也是我们和他着重谈到的。前不久访问过美国后,他更有一番深刻感受。美国的穆斯林团体、清真寺等机构因为给穆斯林办实事才维系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清真寺里有非常详细的资料包括社会穆斯林人口,教育、经济、健康就业状况等很齐全。人家还有一个可执行的年度经济救助及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计划,整个小区就在掌握之中,穆斯林自然地进入清真寺.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南方 穆斯林

上一篇:青海开建13.2万套保障房 投资规模同比翻番
下一篇:男子取款机前持刀抢劫被监控全程拍下(组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