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分享到:
2010-06-01 11:17:33 【来源:中国民族报杂志】 点击:
     家住天津市的德宏女士是达斡尔族人,虽然常年在达斡尔人极少的天津生活,却一直无法隔断绵延的血脉和民族感情。退休后她自费去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达斡尔聚居区考察,搜集整理了大批珍贵的达斡尔民歌第一手资料。她通过上网,自学了音视频的制作技术,将搜集整理的达斡尔“乌春”(叙事诗)制作成音频和视频,通过网络向达斡尔同胞和所有热爱达斡尔音乐的朋友免费开放传播。经过几年的努力,她已经能熟练掌握计算机音视频制作技术,并且自学了音乐乐理常识,歌曲的制作效果日渐臻至,极富艺术感和美感,受到少数民族和其他爱好少数民族音乐人士的称赞,下载和传播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人们在欣赏并学习到达斡尔族优秀民族歌舞的同时,还能从视频上领略到达斡尔地区的民风民俗和风景特色。德宏搜集的达斡尔“乌春”,很多已经成为绝版。据她介绍,有大量珍贵的“乌春”中已经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渐渐散失,永远无法继承下来了。她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到:“欢迎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加我”,充分显示了要为少数民族的民歌搜集整理传播尽力的决心。她还在网上建立了第一个学习达斡尔语言的新浪聊天室,动用各种个人关系,请达斡尔语言程度好的教师、达斡尔歌手在聊天室授课,在达斡尔人中间形成了一股学习民族语言、民族歌曲的浪潮。德宏女士的个人努力,充分显示出网络时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播的特点。作为一个退休老人,接受和掌握网络技术的程度自然比一般的年轻人慢一些,却依然能在民族歌曲网络化探索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证明网络时代民族语言文化传播,是可以通过个人和团体的努力做到更好的。

      发声软件电子书的开发和传播

     网络时代,各种软件的开发创新令人目不暇接。满族、蒙古族同胞都制作了语言语音系统和常用词及日常对话软件等。这些软件有的可以直接在线通过鼠标点击字母和文字来教读发音,有的是已经压缩上传到网站,使用者下载后解压使用。满语800句等类似的软件在满族满语圈子非常受欢迎,大批满族同胞满语爱好者纷纷下载学习,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在北京、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地展开的满语学习浪潮。同时,全国人口最少的赫哲族,在饶河政府网也有同样类型的点击发声软件。赫哲族同样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将常用语制成在线点击发声的软件。这样初步的尝试,给同样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其他民族的网络语言教学会带来很多经验。可以通过学习他们先进的软件技术,将本民族的常用词汇语言制成发声软件,以网站为载体提供下载。

      笔者虽然是达斡尔族,但自小生活在汉族地区。2008年初次在新浪uc达斡尔语言聊天室学习达斡尔语时,深感《达汉词典》的重要性,四处托人购买,几经辗转买到一本。后来收到满族朋友发来的满汉大词典电子版、满语档案电子版等,才更深刻地感受到电子版词典在当今网络发达时代的便利。随着网络在我们工作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青年一代中,使用电子出版物的比率也远远高于纸质出版物。电子书因为快捷方便传递迅速受到大部分人的肯定。它的传播速度、途径、方便的功能,都是纸质出版物无法达到的。加上现在下载工具的简便,电子出版物可以随意存储,随时随地阅读学习,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但是目前少数民族的语言语汇及类似的研究出版物,很少有电子版问世,这不能不说是少数民族在网络时代的一大遗憾。在网络占据传播主要渠道的现代社会,建立各少数民族语言艺术书籍的电子版,将会给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传播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宣传的影响力 

     迄今为止,一些少数民族中较早接触网络的青年人,几年前就已经建立了一些论坛和文化网站。这些日臻成熟的网站团结了一大批本民族同胞,成为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化、进行交流的园地。

     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催生出各种偶像奇迹,少数民族代言人偶像更是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追捧。

     如出身摩梭人的杨二车娜姆,凭借快男评委的“毒舌”快语,迅速聚升人气。这些信息在网络快速扩展开后,摩梭人的生活生产方式等也获得瞩目,泸沽湖的旅游市场受到一些收益。虽然网络上对其毁誉参半,但我们不可否认,是她的出现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摩梭部落。还有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羌族的天仙妹妹,也为四川羌族地区的旅游文化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些网络红人,用自己的影响力唤起了人们对其民族更进一步的了解。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少数民族 网络技术 语言

上一篇:国家规范死刑证据采集 赵作海式冤案有望终结
下一篇:宁夏吴忠市将创建百所穆斯林人口文化书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