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阿拉伯:我们都是来自东方
分享到:
2010-05-14 19:00:16 【来源:中国网】 点击:
  《财经》栏目也很受关注。在许多层面上,阿拉伯人都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在阿拉伯世界,政府和研究者关心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商人则更关注有关中国的具体政策和商务信息,以便寻找贸易伙伴,更好地与中国展开贸易合作。

  我们做过调查,发现两个实用性的栏目关注度也很高,一是“学中文”栏目,二是“中国ABC”栏目。阿拉伯国家整体对中文了解程度不高,但有学中文的热情,很希望通过学习中文与中国人充分交流与沟通。此外,阿拉伯世界也非常关心中国的基本国情。比如,他们也好奇中国的青年人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世界。他们喜欢体育、喜欢足球,也关心中国人喜欢哪些体育项目。中国山清水秀,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很吸引阿拉伯人的目光。

  中国网:埃及和中国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分别传承着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您在埃及工作,对两种文明的差异和共性一定有自己的独到体会,能分享一下吗?

  王复:埃及有错综复杂的文明发展史。阿拉伯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史是两个概念。古埃及文明发端于七千年前的法老文化,与目前埃及的文化状态有所区别。埃及的金字塔,恰恰是古埃及法老文明的一个表征。这是埃及的骄傲。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古埃及人不是阿拉伯人。现代的埃及文明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在开罗的生活中,我发现他们不会一见面就强调自己是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强调宗教与文明的差异。大家在交流沟通中,都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中国也历来尊重伊斯兰教,在中国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着许多的穆斯林,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

  和中国人一样,阿拉伯人同样勤劳、好客、乐于助人、追求和平与发展。我们都认识到,在谋求合作与发展的当今世界,片面强调文明与宗教差异,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寻求共同点,各种文明间才能互相借鉴,实现共同发展。

  和中国人一样,阿拉伯人同样非常关注气候变化及影响,关注民生与发展的话题。从埃及的报章杂志网络,我们能看到许多有关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同属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两大文明,如果能团结起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将形成更大的发展合力。

  中国网:为期半年的世博会已经在中国上海开幕,您是否打算去游览?如果成行,您会优先选择去哪些场馆?本届上海世博会,埃及以“开罗,世界之母”作为主题,呈现埃及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对于一个想更多的了解、理解阿拉伯世界的中国人,您有何建议?

  王复:我非常想去看看这个世博盛会!各种文明都在一个地方得到充分展示,十分难得!如果成行,中国馆一定要去,阿拉伯世界的场馆也一定要逐个观赏。我们在报道中提到过沙特阿拉伯的展馆“月亮船”是在载着梦想和希望重新构筑新的丝绸之路!

  对于想了解阿拉伯世界的中国人,有条件一定要去亲身体验。比如在埃及,看金字塔,你能认识古埃及法老文明的久远与辉煌;看清真寺,你能体验到伊斯兰文明的底蕴与发展! (文 陈维松 图 胡迪)

  背景资料:

  《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是中国唯一一本多文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1952年1月由孙中山夫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现出版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版等五个印刷版,发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推出了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和德文版等六个网络版。

  主要栏目:《我们都是来自东方》、《社会》、《图片故事》、《文化艺术》、《对话天地》、《本月考察》、《中国穆斯林》、《财经》、《青年与运动场》、《无师学中文》、《咖啡馆》等。

责任编辑 哈 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拉伯 中国

上一篇:网评“十大伟大母亲” 马志英沈利萍上榜
下一篇:盛会上的华丽亮相 回族服饰从“T台”逐步走向市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