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今日中国》阿拉伯文版主编王复
王复女士是《今日中国》阿文版主编。近日,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新闻合作论坛在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举行。这位长期从事中阿友好交流的媒体人,自然成为了中阿媒体论坛上的活跃人物。论坛期间,本网就中阿文化、媒体交流等问题专访王复女士。
中国网:首先请您谈谈参加本次中阿新闻合作论坛的感受。
王复:两次中阿新闻合作论坛我都亲身参与,通过深入交流与沟通,切身体会到中阿媒体双方的合作愿望十分强烈。没有这种合作愿望,双方不可能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同时,两次论坛,双方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需要建立合作机制,付诸实施并进行监督。
这次参会的另一个感受,是通过与阿拉伯媒体的交流,发现他们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惊人,但中国媒体在向中国介绍阿拉伯国家情况方面做得不够。有沙特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工作地点附近的一个中国公司职员对沙特不了解,希望中国对他们进行所在国文化和习俗的教育。在我看来,其原因主要是阿拉伯国家对中文了解程度普遍不高,语言成为很大障碍。我们有许多对阿拉伯世界的客观报道,他们并不知道。这虽然是对方的误解,但也同时说明了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
两次论坛期间,阿拉伯媒体同行都向中国表示出宣传本国的强烈需求,作为从事对外传播的工作者,我们当然也要进一步对阿拉伯世界宣传中国,报道中国。
中国网:您提到对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的重要性,作为外宣杂志《今日中国》阿文版的主编,您如何定位杂志的内容与读者群?读者的反响如何?
王复:一份杂志如果只做学术理论,定位是研究人员,只做时事政策,定位是高层官员。而作为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用阿拉伯文介绍中国的唯一一份中国杂志,这种地位是不够的。目前整个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仍然是浅显的,这对我们的杂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深思熟虑,我们认为《今日中国》阿文版的定位应当是在杂志的“杂”字上,对阿拉伯国家全方位的介绍中国。要有关于中国ABC等国情知识的基础介绍,也要有中国对国际事务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看法的阐述。因此,我们的读者群既包括当地高层官员,也包括当地大中小学生等普通民众,他们对中国都有不同层面的了解需求,不同的栏目适宜不同读者群。
“我们都是来自东方”是《今日中国》阿文版的一个最大栏目。“我们”是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同属东方文明的范畴。随着外宣期刊本土化的发展,这个栏目的力量不断加强:有中国作者来报道中国国情、中阿交流和对中国阿拉伯事务的看法,也有大量阿拉伯本地作者来写作有关中阿交流、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看法的稿件。这个栏目读者群最为广泛,也是被阿拉伯媒体关注和转载最多的栏目。这是外宣期刊本土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上一篇:网评“十大伟大母亲” 马志英沈利萍上榜
下一篇:盛会上的华丽亮相 回族服饰从“T台”逐步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