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交会较专业 市民去了没玩好
分享到:
2010-05-13 17:28:24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



演员在演交会展位上表演。 南都记者 谭伟山 摄

  昨日是九艺节“中国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第二天,共收获14张大单。其中,由台湾和广州的艺术团体联手打造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大型舞台剧,以600万元成为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不过,“演交会”场馆内略显冷清。有市民说,“这里是交易场所,比较专业,不属玩乐之地”。

  林觉民《与妻书》或再搬上舞台

  据主办方统计,“演交会”首日的10张国际大单,交易额为8300余万元。昨天的交易额,则为1782万元人民币、65万港币。

  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华演艺总工会理事长陈桓浩透露,由台湾中华演艺总工会和广州舞台表演艺术交流中心联手打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大型舞台剧正在创作之中。

  “比如黄花岗72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的故事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创作素材。演员或将一半来自大陆,一半来自台湾。”此外,昨天有3个项目由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广州粤剧团签订。广州粤剧院院长倪惠英很兴奋:“说明粤剧还是有很多观众,有很多人喜欢!”

  开了眼界但市民没玩好

  昨日上午,演交会展场内音响声震撼、人声反而少了。有参展商在展位内独自发短信,有的则成群围在宣传电视屏幕前,观赏不同剧目打发时间。白云区的古女士,一早就与丈夫来到演交会,四处找表演台。“听说有表演,花30元门票可看一整天。”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互动舞台上的表演每天上下午各一场,每场仅约1个小时。“展位以交易为主,有互动项目、表演的不多,如果不是专业观众、抱着玩的心态来,可能达不到目的”,古女士的丈夫说。不过。两位老人家都认为,演交会让他们开了眼界。“今天才发现,广州的演出团体很多且实力不俗。”

  太专业了娱乐目的没达到

  “人气确实比第一天少了,我们不期望现场谈定大生意,但希望可以借这个平台结交更多投资商”,广州歌舞剧院展位负责人表示。“演交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演交会”带有一定专业性和针对性。“九艺节是人民的节日,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市民分享广州的文化成果,于是特意设置了部分互动项目,例如舞台表演、刀马旦摆阵等”。但受制于时间和参展商的布展,提供给市民休闲、玩乐的设施不算充足,未能达到娱乐目的。

  “演交会”七成专业人士叫好

  昨日,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徐咏虹公布,截至昨天下午3点,共有1.26万人参加了“演交会”。其中包括来自国内的216位专业采购商、62位国际专业采购商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院团、演艺机构和演艺中介的2300多名专业观众,以及超过1万名演艺从业人员、文艺爱好者和市民群众。该局针对院团、剧院、演艺中介的专业观众,进行了调查。共发放249张调查问卷。徐咏虹表示,数据显示,举办本次“演交会”,认为“很好”的为71.7%,认为“较好”的为25.5%,表示希望再次举办并参加的为94.7%。

  ■相关新闻

  第十五届“群星奖”戏剧决赛拉开帷幕

  第三场为公务员专场

  南都讯 北京的小评剧《十二尺巷》在舞台上搭建了房屋和巷子,仿佛把观众带到了胡同里;广州越秀的参赛小品《她和她》唯美的音乐,巧妙的舞台布置结合在一起……昨晚,第十五届“群星奖”戏剧决赛在广联礼堂拉开帷幕,9个节目与观众见面。

  此次戏剧决赛持续到5月18日,共有8场,比赛聚集了全国30个省和地区的代表队伍,有小品、小评剧、山歌剧、小粤剧等18个种类,共65个作品入围。据悉,为了让穗公务员从文艺作品中了解百姓生活故事,经市统一安排,将本次戏剧决赛第三场设为公务员专场。

  ■主演素描

  从脊椎到脚指头

  哈桑无处不带伤

  张涛:

  回族,31岁,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从事舞蹈行业20年,是“九艺节”《月上贺兰》的执行导演兼主演,饰演哈桑。

  昨日下午2点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仅仅在凌晨睡了2个小时的张涛指导演员们谢幕时的站位。身穿无扣白色坎肩,半敞着胸,他的头顶冒出几根与年龄不相称的白发。

  4年前,他毅然放弃了在北京当舞蹈老师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银川。“我总觉得自己是属于舞台的,高收入与上舞台之间,我选择后者。”没有高额的薪水,没有优越的演出条件,他依然精心设计、训练《月上贺兰》的每一个舞蹈动作。从脊椎到脚指头,他无处不带伤。

  张涛的敬业在团里是出了名的。由于《月上贺兰》要冲击“文华奖”同时剧团更要赴埃及、卡塔尔演出,他推迟了原定于5月29日的婚期。“庆幸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未婚妻,她非常理解我”,张涛俏皮一笑。

  ■剧目简介

  以回族历史文化、宁夏地域特征为背景,展演一支古代西域穆斯林商队到中原经商过程中所发生的传奇故事。故事讲述了来自西域的穆斯林青年纳苏与汉族姑娘海真之间的真挚爱情故事,艺术地表现了回族在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并繁衍生息的过程。(摘自剧组宣传资料)

  ■精品推荐

  师徒同台同角

  南北联袂表演

  昆剧《长生殿》:

  演期:5月15日、16日

  地点:广州蓓蕾剧院

  24小时订票热线:020-83822133(剩余票量不多)

  据上海昆剧院介绍,《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戏,分别由四组演员扮演唐明皇与杨贵妃。第三本,由有着“活唐明皇”之称的蔡正仁和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张静娴分饰唐明皇和杨贵妃。

  重温公社时代

  查丽芳执导

  话剧《日出而作》:

  演期:5月13日、14日

  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会堂(北校区)

  24小时订票热线:020-83822133(剩余票量不多)

  河北省话剧团表示,该剧描写30年前农村公社真实风貌,由著名剧作家刘锦云创作,讲述了太行山下一个公社生产队队部发生的故事。该剧导演由曾获“文华奖”导演奖与中国话剧“金狮奖”导演奖的查丽芳担任。

  ■幕后故事

  掸去沙尘

  月上贺兰

  南都讯 昨晚,拔得九艺节“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头筹的《月上贺兰》,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完美落幕。该剧目已摘得象征中国舞蹈界巅峰的“荷花奖”,正角逐中国专业舞台政府最高奖“文华奖”。而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是寒冬腊月,冰冷的服装厂胶垫地板上,那一双双舞动的足尖。

  演员都是“拼凑”来的

  该剧总编导、总政歌舞团的杨笑阳说,2006年秋,该剧准备排练时,银川市一无歌舞剧团、二无排练厅、三缺演员。于是,剧组在银川市说唱艺术团基础上,拼凑市内各艺术团体,最终组建出仅有70余位舞蹈演员的艺术剧院。

  但这与剧本要求的百余演员还是差距甚大。2007年6月,银川艺术剧院院长李世锋北上包头、北京,南下兰州、西宁,到处“招兵买马”,几经艰难,才招足了人。

  旧厂房排练厅冷得受不了

  由于没有排练场地,城郊的德胜工业园区红旗服装厂厂房,成为排练大厅。寒冬腊月,只铺胶垫的厂房地板格外冷。演员们因为冻得受不住,打起“退堂鼓”,今天跑两个,明天跑三个。

  在《月上贺兰》中饰演翘胡子的赵建瑞,一直想到外地发展。前年,北京的一个舞蹈比赛,赵建瑞想走,又怕剧组不放。可当他提出要去北京参赛后,院长非但没阻拦,还报销了差旅费,赵建瑞被感动了。现在,在银川市政府的支持下,剧团终于拥有了简单而实用的排练厅。目前,《月上贺兰》的上台舞蹈演员,除几个主演外,95%都实现了本土化。

  本月20日 剧团首次踏出国门

  自2007年首演至今,《月上贺兰》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巡演202场,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该剧曾参加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等活动,受到出席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曾获过“荷花奖”,又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的《月上贺兰》,这次冲击的是九艺节“文华奖”。5月20日,剧团将赴埃及、卡塔尔演出,这也是该剧上演3年来首次走出国门。杨笑阳说,“宁夏沙丘之下埋藏着很多瑰宝,我们只要掸去沙尘,就能看出她的真姿。”

  统筹:南都记者 李晓瑛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瑛 吴渤 张英 实习生 杨雪丽

  摄影:南都记者 谭伟山 通讯员杨海清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责任编辑 贠 睿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市民 专业

上一篇:瀍河回族区认真落实计生家庭中招加分政策
下一篇:沙甸旅游小镇建设独具民族文化特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