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第一份少数民族报纸《婴报》(蒙汉合璧)喜迎百岁华诞;同年,《新疆经济报》维吾尔文版、汉文版远销中亚五国。《辽宁日报》韩(朝)文版登陆韩国。
2006年6月底,人民网推出藏文版,还将陆续开设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借助人民网提升了其在海内外的威望与影响,民族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促进民族报刊的发展。
新世纪少数民族报刊影响力的空前提高,首先归功于中央级民族报刊的突破性发展。它们在传递民族信息、指导民族工作、普及民族知识、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权威性与指导性。这类报刊在少数民族报业中起着主流媒体的作用。他们是:《中国民族报》(汉文版)、《参考消息》(蒙古、哈萨克、维吾尔文版)、《中国民族》(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文版)、《民族画报》(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文版)、《半月谈》(汉、维吾尔、藏文版),等等。
民族自治地方的报刊是民族报刊的主体,尤其是民族文字报刊。它们类型繁多,可大致分为党报、综合类报纸、行业报、专业报、生活服务类报纸等。这类报刊及时报道有关民族工作的重大举措、重要部署和活动;全方位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成就和经验;广泛反映少数民族同胞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此外,它们也向读者介绍独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和广大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音乐舞蹈、民居民宅、美味佳肴以及宗教信仰。相对于内地发达地区,民族地区报刊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已经进入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
党报是民族报业发展的领头羊,为方便当地各族读者,取得最佳宣传效果,民族地区党报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字出版发行,这是其突出特色。《德宏团结报》是云南德宏自治州委员会机关报,是全国唯一的用5种文字(傣、景颇、傈僳、载佤、汉)出版5张报纸、一个网络版的州市级党报。其中的景颇文版和载佤文版已正式进入《德宏团结报》网络版,傣文、傈僳文也正在向网络版进军。一张党报,五种文版,统一领导,各有特色,这就是《德宏团结报》的魅力所在。
《新疆日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是全国唯一的一家用4种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四种文版,目前总发行量由创办初期的17100份跃至123900份(发行量最高时的1967年曾达34万份)。报社除了办好四种文版的《新疆日报》外,还办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文版的《新疆画报》,汉、维吾尔文的全国新闻核心学术期刊《当代传播》;汉文的《新疆都市报》、《服务超市报》、《新疆法制报》(汉、维吾尔)等19种报刊。
向规模化、集约化进军,以党报为核心组建报业体系,是民族地区党报发展的又一个突出特色。中国入世前后,“狼来了!”的呼声不断。为应与国外传媒的竞争,同时,为解决中国传媒市场的“碎片化”状况,中国政府适时提出创建传媒集团。目前,各自治区都积极以党报为核心组建了自己的报业体系。广西日报社目前已有5报3刊1个网站,宁夏日报社有7报2刊,内蒙古日报社至少拥有7个周刊(其中4个为蒙古文版)、1个周报、 2份经济类和生活类报纸、1份杂志(蒙古、汉文版)。
新世纪以来,民族报刊积极走向世界报业舞台。不仅《中国民族》(英文版)这样的中央级期刊已发行世界各地,一些地方性报刊也亮相世界报坛。《云南日报》共创建了5个海外新闻专版,将对外宣传覆盖区域扩大至欧、美、澳三大洲和香港地区。在《西藏日报》社的推动下,美国第二大华文报纸《国际日报》推出《看西藏》专版,引领海外读者体验西藏文化的魅力。《辽宁日报》海外专页韩(朝)文版也于2006年11月在沈阳和韩国首都首尔同时面世。
《新疆经济报》的特刊《西部风》,于2004年5月正式入驻北京,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张进入北京市场的党报,架构了全国了解新疆的窗口与桥梁;半年之后,即2004年11月,维吾尔、汉两种文版的《新疆经济报》同时进入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国家,开创了中国媒体进入中亚国家之先河,为中国报业,特别是少数民族报业开拓了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