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各民族群众合力抗震救灾纪实:生命至上
分享到:
2010-04-22 10:55:11 【来源:新华网】 点击:
     这时,尼玛才仁听到隔壁倒塌的民房下面有小女孩微弱的呼救声,他立即赶去营救,和群众一起将小女孩救出,并对她实行了急救。

  这时,营救人员赶来了,在他家倒塌的楼前开始营救。“有部队营救,我又没有工具,在这发挥不了作用,医院有那么多病人,那里更需要我!”尼玛才仁让侄子守候在废墟旁,又赶回医院抢救伤员。

  “我老家地震了,我要回家救灾!”地震一发生,刚走进手术室的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多杰旦周接到玉树亲属的来电,他家房屋全部倒塌,母亲和妹妹被埋,下落不明。他立即找到手术室主任,要求前往家乡救灾。

  14日晚上,多杰旦周从西宁赶回结古镇扎西大通南路家中,此时邻居已将他的母亲和妹妹从废墟中挖出,但不幸已经全都遇难。面对如此惨状,多杰旦周强忍悲痛,转而开始救助同村受伤群众。由于当地缺乏医疗设备,多杰旦周在检查完周围群众受伤情况后,对伤势较轻的群众进行简单包扎,伤势重的则帮助他们前往西宁治疗。忙碌了一晚,15日上午,多杰旦周在州体育场寻找到自己所在医院的救护队,马上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玉树县大多是康巴藏族,前来救援的医疗人员因为语言不通,沟通困难,多杰旦周一边抢救伤员,一边充当翻译,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

  14日一大早,地震发生时,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初三(3)班藏族学生依西向秋正在教室打扫卫生,黑板砸在了他的身上。顾不得疼痛,他跑下教学楼,和另外几名同学向校园里一排老房子跑去。那是班主任王斌老师一家所住的宿舍。

  “那都是老房子,瓦房,我们都担心老师一家的安危。”回忆起当天抢救老师的情景,15岁的依西向秋仍然心有余悸,“一排瓦房楼都倒了,我们老师全身都被埋在废墟了,只露出头部。”依西向秋和其他几位同学用手搬开瓦砾,将老师一家从废墟中安全拖出。老师平安无事,两个孩子受了伤,所幸并无生命危险。

  说起救出老师的英勇经历,已成为抗震救灾志愿者一员的依西向秋目光平和:“老师平时跟我们就像兄弟一样,他平时就教导我们,要助人为乐。”

  尊重生命,彰显人间大爱

  救灾人员以对生命、对逝者尊重,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哪怕已经生还无望,仍然要把遗体找到,妥善处理。

  16日上午9时20分,四川消防总队一搜救分队在扎西巷一藏族居民区展开搜救时,生命探测仪突然有了“反应”,通过询问当地居民得知:这栋半垮塌的三层居民楼内确实还有4人在里面,但生死不明。由于房屋损毁严重,其亲属也不知被埋人员的具体位置。经反复搜索只能偶尔搜到非常微弱的“信号”,经过不懈努力,中午12时23分,救援队员在先后吊开3根长达5米的大梁和3块沉重的预制板后,发现了被埋妇女的头发,为防止破拆工具给其造成伤害,队员们就利用双手刨,将压埋在妇女身上的杂物清理开,5分钟后,队员们成功将妇女营救出来,遗憾的是,这位妇女已经遇难。然而,当队员们掀开盖在其身上的被褥时,却惊奇地发现,遇难妇女怀里紧紧地搂着一个男婴,其右臂将婴儿头部死死护住:她在生死关头,用自己柔弱的身躯给自己的婴儿“撑”起了存活空间,可是无情的灾难还是把孩子存活的最后机会给夺走了。面对这个既令人感动、却又残酷的情景,现场所有人都被世上最伟大的母爱深深震撼!

  尽管队员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官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更加努力、继续作战。14时24分,令人感动的场景再次显现在营救队员们面前:一位年轻的母亲身体下同样护着一个小男孩。不幸的是,经救援队员现场确认,这对母子也双双遇难。他们本着对藏族礼仪的尊重,用独特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搜救。众多喇嘛念起经,用藏族最高的礼仪向搜救官兵致谢,为队员们祈祷,并目送着消防官兵转向下一个战场。

  为妥善及时处理玉树地震遇难人员遗体,青海省民政厅15日制定了《青海省玉树县“4·14”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并报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批转下发有关部门和地区执行。《意见》中特别提出,遗体处理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尊重死者尊严,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并做好亲属的安抚工作。

  记者在地震灾区感到:一种精神在灾区弘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一个信念在灾区传递:抢救生命,生命至上!

责任编辑 贠 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玉树 合力 纪实

上一篇:甘肃临夏连破贩毒大案 缴获毒品6000多克
下一篇:甘肃临夏警方近期连破4起贩毒案 缴毒品逾6800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