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和藏族就像一只手上的两个指头谁也离不开谁
分享到:
2010-04-18 20:36:57 【来源:新华网】 点击:
  “能多救一个人,累趴下也值!”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朱磊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救援者的心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的倒计时,让各路的救援队拧紧了“发条”。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决不放弃!即便无法判定有生的希望,但救援者仍在全力抢救,不遗弃,不放弃,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大地上演着。

  各路救援部队用大型装备移开倒塌建筑构件,用液压剪、无齿锯实施破拆,甚至用双手挖掘,一次次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的场景支撑着每一个奋战在现场的救援者,一个个代表着生命希望的数字鼓舞着每一个为玉树祈祷的人。

  15日早晨,玉树县城坍塌的民族宾馆废墟上,100多名救援者手刨31个小时,硬是从四层楼高的碎石堆中刨出一个三米深的大坑,就是为了一个微弱的生命气息。

  “从凌晨到现在,我们团找到40多人,虽然很多人没活下来,但我们不甘心,这是这一带最后一个有人被埋而未挖出来的地方。”在结古镇先锋巷99号进行救援的青海省军区独立步兵团一排代理排长李政羽说。

  …………

  生命至上,在人间大爱理念支撑下,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发生。

  15日11时,玉树县康巴中心小学废墟中,困在一块预制板中的7名小学生经过救援人员十多个小时的救援,被安全解救出来,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了28个小时。

  16日9时45分,在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的一片废墟下,一名30岁藏族妇女卡吉被救出,经过医护人员1个多小时紧张抢救,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此时距离地震已经49个小时。

  …………

  在救援队奋战于废墟一线的同时,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迅速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医疗队,奔赴到抗震救灾第一线。

  15日6时,当解放军第四医院抗震医疗救援队抵达结古镇体育广场——地震后接纳人员最多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时,眼前的场景令队员们呆住了:上万名群众或躺或坐,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广场。

  医疗救援队仅用了不到20分钟就在体育场中心搭建起一所拥有60个床位的“野战流动医院”。很快,一波波受伤群众就相互搀扶着涌了进来。迷彩帐篷里的无影灯下,医护人员埋头不停地忙碌着。

  到16日上午,卫生部已经派出1618人奔赴灾区,有669名医疗队员已到达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爱心正在接力,生命的希望被托起——

  伤员转运工作在有条不紊进行着。连日来,承担着空中转运伤员任务的青海玉树机场一片繁忙。武警战士、机场安检等救援人员,紧张地将震区伤员有序引导进安检口,送上飞机,运往西宁、成都等地。许多亲属并不知道受伤的家人将被送往何处接受治疗。但他们相信,只要能将伤者送出玉树,得救的机会就会更大一些。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藏族 指头

上一篇:4万多名青海穆斯林主麻日为震区灾民祈福
下一篇:我国明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 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