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的穆斯林-回族(组图)
分享到:
2010-04-02 19:23:24 【来源:看中国网】 点击:

回族现在人口约有981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头戴白帽或盖头的“回回”几乎遍布中国的每一个地方。他们的勤勉劳作、恪守自己的宗教信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另外在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云南省、山东省及京津地区也有不少回族聚居区。


 

虔诚的穆斯林向真主祷告。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的逊尼派。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必须经常念诵“清真言”,面向圣地麦加的方向一天做五次礼拜;每个礼拜五还要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一年封斋一个月;有条件的,一生至少要去麦加朝觐一次。此外还要进行其他一些宗教活动。圣纪、开斋节、古尔邦节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

  回族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斋月的开始与结束,均以见新月为准。封斋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饱喝足;日出后至太阳西下,不准进食、喝水。斋月里,要求穆斯林克制一切私欲。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守斋。封斋期满(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最后一天,见新月的次日)就是开斋节。这天清晨,穆斯林都要沐浴更衣,男人们聚集在清真寺举行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于伊斯兰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举行。“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是具有宰牲献祭特色的节日。节前,穆斯林们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凡有能力的人家,都要宰杀牛羊。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应去当地的清真寺参加,听阿訇朗读、讲解《古兰经》,场面蔚为壮观。大聚礼之后,有的地方各家各户还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念并祝福死去的亲人。






回族人至今仍保有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




西北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穆斯林忌食猪、狗、马、骡肉,不吃未诵真主之名宰杀的或自死的畜禽,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在人前袒胸露臂。

    回族的宗教文化在建筑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清真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清真”,原是纯洁质朴的意思,中国的回族又赋予“清真”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是指永恒常存,无所比拟。回族的清真寺职能用途较广,它既是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讲坛和经堂,还是回族群众的政治中心。从建筑风格看,回族的清真寺分为两类:一类是圆柱拱顶的阿拉伯式建筑;另一类是飞檐斗拱的中国式建筑。回族的清真寺干净卫生、古朴典雅,寺院墙壁上绘有各种花卉,还有《古兰经》浮雕、阿拉伯文匾额等,肃穆庄严。



回族民居

回族民居,式样大体与当地汉民或人口占多数的少数民族相同。在西北农村,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房屋一般向南,阳光充足。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民,喜欢在平房上面加盖一间房子,俗称“高房子”,供人做礼拜用,以防小孩及其他人打扰。不少回民家庭的门楣上,贴有用阿拉伯文书写的横联,内容多为赞颂“安拉”之词,成为明显标志。回民承袭先民的习俗,喜用熏香,因而中堂正中备有香炉,两边有经匣,陈放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卷,以履行宗教功课。香炉焚香,一是为在家中履行宗教功课之用;二是避邪气,保持家中清爽舒适的空气,以达“洁净”。到了穆斯林人家,一定会深刻感悟到他们的虔诚。

    后记: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男子多留有大胡子!

责任编辑 贠睿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回族 组图

上一篇:特色服饰和特色餐饮富了撒拉族群众
下一篇:魅力郎木寺 寻梦者的天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