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服饰和特色餐饮富了撒拉族群众
分享到:
2010-04-02 19:04:06 【来源: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青海频道4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骆晓飞)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弥补了当地没有矿产资源和工业、没有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劣势,走出了一条发挥民族特色优势而兴业富民的新路子。

    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创业增收

    记者来到循化县白庄镇民主村的马米目娜家时,她正坐在一台电动缝纫机前忙碌,旁边是一大堆半成品的穆斯林沙特帽。

    “自从有了这台缝纫机、有了这份活,我挣的钱比家里种地的所有收入都要高得多。”马米目娜自豪地告诉记者,她通过为当地一家民族特色服饰企业加工穆斯林沙特帽,现在不用出门每个月就可以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使全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据介绍,白庄镇目前像马米目娜一样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的撒拉族妇女超过了800人,她们的年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左右。

    这得益于循化县这个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摸索出了一条通过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来改善民生的新路子。

    2001年以来,在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下,当地从事穆斯林民族用品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青海伊佳民族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从创办之初的20多万元资产迅速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2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沙特帽生产和供应企业。

    这个企业的办公室主任韩晓风说:“随着沙特帽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艺拜毡、非洲纱巾、阿拉伯长袍、礼拜服饰等系列民族特色产品的开发,并通过建立‘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企业将部分手工生产环节转移到了农户家中,目前已吸纳了3000多人就业,为撒拉族农村妇女提供了一条增收渠道。”

    2009年7月,全国人口较少民族示范观摩会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召开。

    “撒拉人家”特色品牌叫响全国

    撒拉族特色餐饮如今也成了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的一大产业。

    “生活在黄河上游谷地、积石山下的撒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和民族宗教信仰的影响,在与周围兄弟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饮食风格。”循化县就业局副局长韩德仁说,为了挖掘这一特色资源,2005年,循化县开始着力实施和推广“撒拉人家”这一民族特色餐饮品牌。

    已经开了好几家“撒拉人家”餐馆的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自主创业者韩德良告诉记者,2007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依靠从银行贷来的8万元,开始从事民族特色餐饮,当年就还清了贷款,并且还有10多万元的盈余。

    “现在餐馆的效益非常好,一年至少有二三十万元的纯收入。”韩德良说,自己开的餐馆已经由当初一家80平方米的小馆子,发展成为营业总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多家连锁店,而且依靠经营收入,他还在县城盖起了一座5层小楼。

    截至目前,仅有7万多撒拉族人口的循化县,从事民族特色餐饮业的就有4700家,带动全县2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年产值达1亿多元。

    据了解,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市场品牌用户满意度调查”大型公益活动中,“撒拉人家”民族餐饮品牌分别入围第七届(2009)“中国民族餐饮最具价值品牌”和“中国餐饮行业品质信誉十佳品牌”。


(责任编辑 贠睿)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撒拉族 特色 群众

上一篇:《百诺杯》甘青宁穆斯林摄影比赛征稿启事
下一篇:虔诚的穆斯林-回族(组图)

相关新闻